论后现代语境下网络言论

论后现代语境下网络言论

ID:38248933

大小:298.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2

论后现代语境下网络言论_第1页
论后现代语境下网络言论_第2页
论后现代语境下网络言论_第3页
论后现代语境下网络言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后现代语境下网络言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22卷第2期2008年4月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22N0.2Apr.2008论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言论罗锋(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摘要:作为信息传递最便捷的渠道,网络在展现强大的新闻整合能力之余,其言论在本质上与传统媒体划出一道明确的界限。在后现代语境中,网络言论与其他叙事文本一样都表现出某种后现代风格,但网络媒介立足于现代范式还是后现代范式成了一个问题。本文对后现代语境中网络言论风格阐述后认为,建立在格

2、里芬后现代思想上的网络话语风格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键词:网络;言论风格;后现代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82(2008)02-0063-04“后现代”作为一种当代意识,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17年德国哲学家鲁道尔夫·潘维兹《欧洲文化的危机》一书指称的“文化虚无主义”,但将“后现代”一词正式纳入知识界则是法国哲学家利奥塔,“十九世纪后,我们的文化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科学、文学、艺术的语言游戏规则全变了,‘后现代’一词,恰好标示出当今文化的方位和状况。”【1悯后现代思潮表现出对“元叙事”的不信任和质疑,强调多元异

3、质话语。诚如笛卡尔倡导的以主体性为核心的现代性确立了理性思维范式一样,后现代理念的提出也意味着现代知识体系与价值观念的一次当代转型,一种消解传统理陛中心结构的思维范式的确立。后现代转向与“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网路社会”等概念密切联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现代表征便通过电子传媒,尤其是网络媒介迅速扩张,“不确定性”作为后现代思潮的根本特性亦表现出模糊、间断、弥散、多元和游戏等一系列解构而非建构的特征。它排斥以人道和理性为中心的现代性价值观,认为一切价值规范都是一种由语言结构构成的游戏规则,通过对语言结构的解构和颠覆进行价值重估,并力

4、图返回无中心、无本质、无差别的无根基世界。显然,话语范式转变在后现代转向中意义重大,而网络媒介为这一转向提供了绝佳的历史契机与技术可能,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与网络言论的杂糅融合便是最好的注脚。在网络逐渐获取社会主导型媒介位置、占据较大市场话语份额时,一条没能引起网络关注、没有被网友评论的新闻注定在信息冗余的传播渠道中被遗忘。因为网络言论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民意代表,网络已成为事实上的舆论起搏器和集散地。新闻评论学者马少华曾指出:新的时代背景、社会舆论环境,特别是公众广泛参与的程度是当代中国新闻评论新的、独有的发展动力⋯⋯除了评论文体的自身演进规

5、律外,时代、社会开放程度和公众参与程度以及传播渠道与技术的影响是新闻评论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对于新闻评论,这种认识无疑是深刻的。网络的对话精神及互文性孕育催生了新的评论文体,诞生了新的评论风格,同时也凸显了新媒介与传统媒介融合趋势。表现为个人化的选题、个人化的视角、个人化的判断和个人化的语言,这恰好体现了现代传媒言论的后现代转向。这种转向在传统媒体新闻评论领域中已经留下鲜明印记。如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现代金报》,其言论版《金评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网络新闻评论》研究项目,编号:SKl01516。收稿日期:2007—1

6、2—10作者简介:罗锋(1978一),安徽合肥人,讲师,研究方向:网络传播、广播电视新闻等。-63-万方数据天下》每期配有编辑以“版主”的名义与其他评论参与者针对新闻事件的对话栏目,这在形式上明显融合了电视谈话节目和网络论坛的交流特陛,从而突破了传统媒体言论表达形式的局限。对宏大叙事消解还突出表现在评论内容与文体风格的转变上。以媒体最高级别的言论社论为例,2005年2月9Et,《南方都市报》元旦社论《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一改传统社论“正襟危坐”的官方言论风格,行文风趣轻快,透出浓浓的人情味和节日气氛。2007年3月3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国

7、两会报道组联合南方网、奥一网、天涯社区、腾讯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征集网络版“两会社论”,发布“一起写全国两会社论”:“我们邀请您来写一个网络版的社论,大家可以一吐为快!跟传统硬梆梆的社论不一样,我们要用网络语言的味道一发表感言,评价两会代表的议案,也可以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建言”。3月4日《南方日报》便发表社论《网友“键议”天下,“网友社论”旋风刮到全国两会》。由此可见,传媒后现代转型消解了传统新闻评论文体的固定模式,确实给新闻评论创作与传播带来某种转机,从而有助于提高当代新闻言论的传播效率。在渠道过剩的传统媒介时代,稀缺性的媒体资源助长了传播者的

8、宏大叙事文风,形成长期以来在新闻评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官话”文风,这种状况将随着网络不断扩大人们的话语空间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正。或许只有当网络构建的言论平台为广大网民接纳并努力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