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的认识使用和检校

水准仪的认识使用和检校

ID:38256689

大小:10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7

水准仪的认识使用和检校_第1页
水准仪的认识使用和检校_第2页
水准仪的认识使用和检校_第3页
水准仪的认识使用和检校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准仪的认识使用和检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实验序号:1实验项目名称:水准仪的认识使用和检校学  号姓  名专业、班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及要求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自己了解或掌握水准仪的相关知识,训练或培养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并进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的技能,为今后继续对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的学习奠定基础。要求: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参照已提供的参考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和相关硬件的使用说明进行预习,在实验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实验原理、方法、手段:在电子水准仪的测量过程中,标尺条形码影像入射到电子水准仪的分光镜上,为此,可见光影像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红外光影像成像

2、在CCD阵列光电探测器。探测器将收到的光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给处理器,与机内事先存储好的标尺条形码本源数字信息进行相关比较。当两信号处于最佳相关位置时,获得水准尺水平视线读数和视距读数,并输出到屏幕显示。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实验设备:仪器:水准仪、条形码水准尺;实验场地:实验楼7号楼下空旷场地;参考文献:DL-202电子水准仪操作手册。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1.掌握电子水准仪的测量与读数2.理解和掌握电子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实验步骤:1.用电子水准仪标准测量模式和条形码水准尺测量前后视尺;1.分别记录标尺和视距读数;2.用电子水准仪和刻度水准尺测量

3、前后视尺;3.分别记录上丝、下丝和中丝读数;4.计算视距,并比较分析两类水准尺情况下的观测结果;5.电子水准仪的圆水准器的检校或者按照教材P85的步骤检校电子水准仪的十字丝横丝;6.做好相应的检校记录。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见附表1;2.两类水准尺情况下,条形码水准尺的测量精度更高,因为相对来说避免了观测者读数时产生的偶然误差。五、分析与讨论在测量的过程中,开始由于对仪器的熟悉度不够以及读数错误耽误了些时间,后来我们及时发现组员之间读数差距较大发现读数方法有误及时纠正了。在组员的全体合作下,完成了测量。并且每个组员通过操作都加深了对仪

4、器的熟悉度,能够正确使用仪器。。教师评语签名:日期:成绩附表1图根水准测量高差观测记录手簿班级10测绘组号五组长(签名)张应芳仪器编号成像测量时间:自14:35测至15:20日期:2012年3月26日测站(施测者)条形编码尺读数(m)高差(m)视距差(m)备注后视标尺前视标尺视距视距张应芳1.2651.298-0.0330.26511.44511.18罗力兵1.2651.295-0.030.21911.44111.222徐佳莹1.2661.294-0.0280.41711.47811.061马小军1.2641.285-0.0211.07511.81110.

5、736赵翀1.2671.282-0.0151.32712.12310.796说明:①请使用2H铅笔记录,距离mm位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cm以上位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条边长往返丈量距离读数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②距离丈量读数均读到mm位;③下表的记录和计算方法也可以参考教材P67的介绍;④表格不够可以复印!测站(施测者)水准尺读数(mm)方向及尺号标尺读数K+黑减红高差中数备注后视下丝前视下丝上丝上丝黑面红面后距前距视距差(1)(5)后(3)(8)(10)(2)(6)前(4)(7)(9)(12)(13)后-前(16)(17)(11)(14)(15)张

6、应芳12061239后1126359500 13201351前2129560811 -114-112 -32-131-1-32.5-2-2     罗力兵12071238后1126459510 13201350前2129460801 -113-112 -30-129-1-30.5-1-1     徐佳莹12081238后1126559511 13221348前212946083-2 -114-110 -29-1323-27.5-4-5     马小军12041231后112625950-1 13211340前2128560702 -117-109 -23-

7、120-3-24.5-8-8     赵翀12051228后1126659512 13281334前2128060661 -123-106 -14-1151-13.5-17-17     注:其中1号尺的K=4687,2号尺的K=478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