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第40讲

高三语文复习第40讲

ID:38256856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7

高三语文复习第40讲_第1页
高三语文复习第40讲_第2页
高三语文复习第40讲_第3页
高三语文复习第40讲_第4页
高三语文复习第40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第40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复习第40讲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南京一中孙芳铭“评价”和“鉴赏”一样,本身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这里只能从高考对一个高中毕业生的要求的角度来谈论这个问题。一、什么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的思想内容,归纳起来说,主要是指两点:一是文章所运用的全部材料,二是作者运用这些材料所表达观点、见解、主张、感受和思想倾向。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主体。没有材料,就没文章可言。一般说来,在议论性文章中,作者所用的全部论据,包括事实论据、事理论据以及证引的各种文献资料,都是材料。在说明性的文章中,作者所介绍的事物和引用来说明事

2、理的文字,也是材料。在叙述性的文章中,作者所叙之事件、所写之景物等,也是材料。作者凭借材料所表达的观点、见解、主张、态度等,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灵魂。材料与观点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二、什么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高考所说的评价思想内容,主要指下列三点:1.评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在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要靠材料来证实或表述的。因此,评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是评价思想内容的一个重点。从试题来看,有要求说明文中的材料表达什么观点的,有要求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的,也有要求概括材料本身的要点的。2001年社科文

3、阅读第18题:“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便属于评述材料作用的试题。评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要坚持观点和材料一致性的原则。从操作层面说,首先要准确理解材料本身的含意,同时要分析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些材料的,分析运用这些材料的前后作者说了哪些话。2.评述作者提出某种观点态度的原因譬如1998年全国卷第27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又如2001年全国卷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是门

4、。’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这类试题实际上是要求对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作用因果关系的分析,透过“结果“-8-去寻求相应的原因。3.评述文章的主旨本项不要求考生作直接评述,而是放在综合赏析题中,要求考生判断评述的正误。我们在这一部分的三个小标题中都用“评述”二字却不用“评价”二字,这是因为这一方面的试题注重的是“评述”。就答题来说,也是以“述”为主,以“评”为辅的,所以考生对“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试题不必畏惧,因为它本身并不难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价。三、评价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评价文章的思想内

5、容应注意下列三点:1.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2.要坚持观点和材料一致的原则。3.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解“以偏概全”,也不能“拔高”。[例]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

6、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段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了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

7、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5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位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

8、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8-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