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荔枝湾概况

新荔枝湾概况

ID:38259755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06

新荔枝湾概况_第1页
新荔枝湾概况_第2页
新荔枝湾概况_第3页
新荔枝湾概况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荔枝湾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讲解辞库团队服务部新荔枝湾概况荔枝湾,又叫荔枝湾涌。荔枝湾涌严格来说不是一条孤立的河流,它是原广州城西,现今的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的水系的总称。而史上的荔枝湾涌是珠江边的沼泽地,地势低平,河涌纵横,水塘密布,劳动人民为了与水争地,抗洪防潮,筑基开塘,在堤基边种植荔枝树,形成了“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水乡美景,所以,荔枝湾涌也是广州市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素有“小秦淮”之称。翻阅相关的历史文案可以发现,在许多文人的笔下,荔枝湾对于广州犹如西湖之于杭州、秦淮河之于南京一般重要,在这里,曾经云集了无数富商巨贾、文人骚客以及市井小贩

2、和普通百姓,极盛时期的荔枝湾可以说是浓缩了广州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精华,记录了广州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历程。可惜的是,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再加上40年代末期荔枝湾附近成为了广州市近代工业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到了1958年,在荔枝湾附近建立了荔湾湖公园,因此保留了荔枝湾涌部分湖泊和水道,虽然河道仍能通达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均已被填平变成街道;后来,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大污水池,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

3、水道被覆盖;1992年,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彻底成为历史。为了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到来,更为了治理河涌污染,还景于民,荔枝湾涌迎来了它的新生: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并在2009年正式实施,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曾经的荔枝湾从历史变成现实。4讲解辞库团队服务部还记得2010年4月,当荔湾区政府开始“揭路复涌”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反对,住在附近的居民们纷纷反映道,河涌的上面有马路盖住,但一些地方还有臭气飘出来,如果揭开路面但又治

4、理不好的话,到时候肯定臭气熏天,大家都担心不已。但是,政府治理河涌的决心坚定不移,“揭路复涌”工程在骂声中开始了。荔湾区委书记周亚伟说:“我们有信心治理好荔枝湾涌,因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式都在发生根本改变,荔枝湾涌‘揭盖’后肯定能够做到碧水清流。”  雨污分流、生态修复,这个地处广州西部的老城区在骂声中创造了“荔湾速度”:半年时间里,揭盖6687平方米,清淤1.3万立方米,水利堤岸建设1400多米,拆除建筑物2.6万平方米,新种大树727棵,新增绿地面积1.7万平方米。2010年11月,荔枝湾醒了过来。一湾碧水蜿蜒,几只画舫悠游。岸边,古榕树茂密的根须下,有刚刚栽上的鲜花、曲折的廊桥,还有整

5、饬一新的老屋。“揭路复涌”完工的那天,岸边挤满了看热闹的老广州街坊。“岸边全是人,侧着身子都挤不过去,有点万人空巷的感觉。”荔湾区老街坊廖新强说。当初的反对者都说:“水质好多了,晚上涌两边又亮了灯,好漂亮,现在到处是游客,没有一个不拿相机的。”现在的新荔枝湾已经成了广州的一张城市名片,每天来此游览的客人络绎不绝,除了欣赏这复流的一弯溪水,感叹着政府治理河涌的成绩之外,这河涌两岸的景点也纷纷吸引了不少游人的驻足参观。(两岸景点建筑特色按游览顺序依次介绍,具体讲解内容可参考《广州景点导游》或《广州行》,以下为部分景点的简介)梁家祠梁家祠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为三进深的大祠堂,祠内石刻记载始建

6、于明代。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现在是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有荔枝湾历史变迁展览。4讲解辞库团队服务部广州文津古玩城广州市文津古玩城由广州市供销社日杂仓改建而成,容纳400多户商铺。文塔文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坐南朝北,高13.6米,底座为石脚,塔身为大青砖所砌,属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筑,其整体风格与广州琶洲古塔和香港新界屏山聚星楼相似。文塔旁边有一棵参天细叶榕古树,树龄157年。龙津桥荔枝湾涌上的车行桥为龙津桥。荔枝湾涌共有5座桥: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永宁桥,其中龙津桥为三拱桥,中间过水,两边行人,长57米。龙津桥与文塔相呼应,“一桥一塔”符合中国

7、传统习惯,为荔枝湾重要景观。西关大屋龙津桥桥头有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西关大屋,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房屋主人是新加坡大华银行现任董事长。陈廉伯公馆陈廉伯公馆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主人陈廉伯(1884~1945)是中国缫丝工业第一人陈启沅的后人。陈廉伯公馆曾是“荔湾俱乐部”,为结交粤系、桂系军阀高官的场所,1946年曾作两广监务公署办公。1993年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蒋光鼐故居蒋光鼐故居为三层砖木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