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英论治急症

王孟英论治急症

ID:38264773

大小:221.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6

王孟英论治急症_第1页
王孟英论治急症_第2页
王孟英论治急症_第3页
资源描述:

《王孟英论治急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天津中医200〕年4月第17卷第2期·学术探讨·王孟英论治急症傅宝祝中图分类号:R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一5392(200002一0037一。3清代医学家王士雄,字孟英,号潜斋,又号半痴便塘不食,经事不行。始疑其虚,三月后,又疑为娠,山人。是清代温热学派四大名家之一。(回春录)、诸药遍尝,病日以进。若舟延孟英脉之:左弦而数,(仁志术)、(归砚录)等医案是王氏学术思想和临床右滑以驶。曰:病药耳,旬日可廖。赵疑“大病小视”,经验的总结。其中对于诊治急症尤有丰富经验。笔不服其方。越半月,病者颈软

2、,头(重)难举。医谓天者不揣浅陋,试谈王氏论治急症经验如下。柱已倒,势无望矣。若舟闻之,复恳援加孟英。疏方1辨证精确洞察细谛仍是前诊之法。⋯⋯孟英日:“⋯⋯予大剂轻淡之中医临床诊断疾病,大都是凭四诊八纲的综合品,肃清气道。体一身治节之令,肝胃逆升之火,胃分析来作为辨证依据的。其间难免因学识经验不腑逗留之浊,枢机郁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咸得下足,或主观片面等原因而造成失误。因此,王氏郑重趋,自可向愈。不必“矫枉过正”,而妄以(芒)硝,提出“辨证是医学第一要务也。=1I急症起病急,变化(大)黄伤正气,所谓“药

3、贵对证”,投匕即效,逾旬果快,症情重,医者必须认真,谨慎,果断,四诊合参。安。又一月经至。嗣予滋养,康复如常。11[21若惑于假象,迟疑不决,则祸必旋踵。王氏治病“不3重剂取效倍捷轻药以愈重病惑外显之假象。”在四诊中尤注重于切诊、望诊,对王氏对药物气味之用,于阴阳之理,升降之性与诊脉、观舌、察神积有丰富的经验。以脉舌辨寒热,脏腑疾病归属宜忌等方面,以及处方之制,尤为刻意分阴阳,别虚实,判生死。讲求,故其用药不随流俗,另具一格,不以死方困活如:“姚树庭,以古稀之年患久泻,群医杂治不人。王氏日:“··一为医者

4、治人,亦当因病之所利而效,金以为不起矣。延至季秋,邀孟英决行期之早利之,不可守成法而泥麻黄,桂枝也”。“既患骇人之晚,非敢望愈也。孟英日:弦象独见于右关,按之极病,必服骇人之药。”川弱,乃土虚木贼也。调治得法,犹可引年,何以邃尔如:“许自堂令孙子社患感,延至秋抄,证交二十束手乎?··一与异功散加山药,扁豆,莲子,乌梅,木八日,诸医束手。渠伯母鲍玉士夫人,荐孟英诊之,瓜,芍药,羡黎,石脂,余粮,服之果效。格守百日,竟左部数,右手俨若鱼翔,痰嗽气促,自汗德雍,苔色灰得康强。"b1厚,渴无一息之停,垂危若是。⋯

5、⋯凡十二口之间,2运枢机通经络机圆法活共服大剂寒凉,已二十四帖。计用犀角三两有奇,而在王氏医案中,记载不少疑声危重的病证,用险浪始平。11h1常规治法难以取效,经王氏细致辨证,灵活配伍用同时王氏特别注意保护胃气,用药无论用补、用药,每获显著效果。‘运枢机,通经络”川是王氏用药清,都选用轻灵之品,围绕着运枢机,通经络这一中的秘诀。王氏临证强调斡旋枢机而伸治节,善用轻心环节以轻药而愈重病。王氏尝曰:“重病有轻取之清流动之品,宣通胸阳,清肃肺胃,后世医家评王氏法”川医案云:“夫孟英之学,得力于枢机气化,故其为方

6、,如:“周晓沧乃郎品方,患冬温,所亲顾听泉知其于升降出人,手眼颇有独到。而治伏气诸病,从里外体属阴亏,病非风寒也,不犯一分温升之品,而证不逗,尤为特长。大抵用轻清流动之品,疏动其气机,能减,势颇可危,乃虚怀转邀孟英诊之。曰:所治良微助其升降,而邪已解矣。”川是也。但于方中加贝母,杏仁,紫莞,冬瓜子等味与如:“赵听樵室,高若舟之妹也。去冬偶患院之,遂效。"D]可见药贵对病,虽平淡之品亦可奇效。痛。黄某治之,渐增头痛眩晕。气逆呕吐,痰多不寐,4涤痰润饮澄清病源作者单位:300402天津市螺纹工具厂保健站王氏临

7、证善于治痰,尤其搜用涤痰法治疗温病天津中医2000年4月第17卷第2期重证。温病过程中出现“痰”的现象,王氏认为原因痰邪,或温邪蕴伏肠间,兼挟食滞,其浊秽与郁邪相有二,一为身体固有之痰,如:“素有痰饮盘踞胃中121结,用清解不能愈者,当用下法。在王氏众多医案中或“平日体丰多湿,厚味酿痰”121或沉腼于酒,或“心有一下而廖者,亦有下至十余次始痊者。温病有因多思虑,五火内炽,烁液成痰rr1}1等因素致体内先有湿热内停者,大便本不干,若峻猛下之,其行虽速,气停痰伏饮,温邪人侵,与痰饮互结,缠绵难愈。二为阴随伤。

8、湿邪仍胶结不去,故只宜轻法频下,然亦有温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包括误治所产生之痰),即随下随结者。故叶天士日:“伤寒大便澹为邪已尽,感受温邪后,热邪煎熬津液而为痰。如“湿蒸为热,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塘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灼液成痰”,特别是伏气温病,热邪久伏深藏乃至深可再攻也,以类燥为无湿矣。”,)可谓卓见。人营血,势必灼烁津液营血而生痰浊。若所患系湿如:“王皱石广文令弟,患春温,始则澹语发狂,温,伏暑等湿盛之证,湿热胶固日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