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1]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1]

ID:38265360

大小:2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6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1]_第1页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1]_第2页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1]_第3页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1]_第4页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1]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卷第2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Vo1122No122008年4月JOURNALOFCHINAINSTITUTEOFINDUSTRIALRELATIONSApr12008X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付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北京100037)[摘要]只要劳动关系当中仍然有集体劳动关系存在的必然性,工会就具有其生存、发展的理由和空间。在当今时代,尽管人力资源管理日益发展,但是它并不能取代工会,成为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唯一途径。在企业劳动关系的处理与协调中,工会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企业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发展和加强

2、工会的作用,实现两者的兼容,是具有现实条件和可能性的。[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工会;集体劳动关系[中图分类号]F240;D41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75(2008)02-0086-05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70出强调,凡此种种,都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成年代,并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20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热门的管理理论之余年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高、完善我一。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其理然而,所有管理理论都具有一个共性,即论也在国内有了进一步的本土化发展。由此,都是在研

3、究如何提高运营效率以及如何增进管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可以在企业内部通过人理方的收益。必须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力资源管理取代工会发挥作用、增强企业劳资雇主理论特征,即它的雇主视角或称管理方视双方的合作,同时通过加强政府的劳动监察和角。这特别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于企业执法力度来建立协调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模劳资关系、工会的看法上。式,并认为这是一种更经济更合理的选择。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劳资关系问题那么,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能否取代工会的上持一元方法论。一元论强调劳资利益的一致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本性,认为劳资关系

4、本质上是和谐的,劳资双方身以及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若干特征这两个方是合作伙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即使出现面来分析。了劳资矛盾以及不和谐的情形,也属于管理不一、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特征来看当所致,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而加以妥1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雇主视角(或称管善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制理方视角)度设计克服管理当中的异常,协调雇主与劳动应当承认,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者双方的矛盾,提高员工满意度,以实现劳资展,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进步。“以人为本”双方的共同利益。的管理理念,系统、实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从这样的视角出发

5、,人力资源管理学派认对组织战略决策的直接参与,对劳资合作的突为工会的存在是外部力量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介X[收稿日期]2008-02-10[作者简介]付麟(1965—),女,北京人,硕士,副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劳动关系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86·付麟: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否取代工会入,会限制管理方的决策灵活性和决策自由国家的工会之间进行争斗。也就是说,通过对度,雇主方的管理权限会受到威胁,因此反对于不同国家中有工会企业与无工会企业进行在企业内建立工会。正因如此,如何实现无工‘强制比较’,跨国公司得以更容易

6、地迫使那些会化、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替代工会,成为一为了稀有的外资、有限的生产而相互竞争的工〔3〕些管理者的目标。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也为会让步。”因此,有理由认为,在公司全球化管理方提出了许多指导和建议。例如,加里·显著增长、世界范围工会组织萧条和组织率下德斯勒所著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中提出了降的背景下,正是由于跨国公司普遍采用了排帮助雇主保持无工会化的几项指导意见,内容斥工会、将工会边缘化的做法,从而使劳动关包括及早发现工会活动、不要主动承认工会、系力量的天平更加向着跨国公司一方倾斜。〔1〕拖延选举等等。3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企业

7、劳资双方利正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雇主化视益的一致性,但是这种一致性是基于将劳动关角,使得它不可能取代劳方视角、工会视角。系微观化、个人化的前提因为,在涉及劳方利益的基本问题上,劳资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将传统产业关系理论中方立场、观点之不同是十分鲜明的。例如,针的宏观层次(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关系、中观对我国今年刚刚付诸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层次(地方或产业、行业的)劳动关系问题缩在其为期两年多的立法过程中,一方面,中华小到微观层次(企业或工作场所),排斥以传全国总工会积极参与立法讨论,旗帜鲜明地提统的、产业的、集体的劳动关系协调方式来处

8、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工会所提立法意见理企业内部的劳资事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和建议达百余条;另一方面,在华外国商会如著、教材当中,普遍把劳动关系定义为“员工美国商会、欧盟商会以及20余家美资企业纷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