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源流及迁徙

潘氏源流及迁徙

ID:38268921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7

潘氏源流及迁徙_第1页
潘氏源流及迁徙_第2页
潘氏源流及迁徙_第3页
潘氏源流及迁徙_第4页
潘氏源流及迁徙_第5页
资源描述:

《潘氏源流及迁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潘氏源流及迁徙潘伟斌一、潘氏支系关于潘氏的来源和支系,传统上有以下说法:第一支源出舜。舜由于生于姚墟,姚墟在今河南濮阳西的濮城镇,以姚为姓。舜建都于潘,古城大约在今北京延庆县东北。后来舜部落南迁到山西永济,潘地也随之迁移到了今陕西兴平北,接近古毕国之地。在商朝时,舜的后裔在潘地建立了潘子国,直到商朝末年被周文王所并,子孙便以国为氏,因此,这是最早的一直潘氏来源。但是,姚姓潘国,国小势弱,不见于经传,姚姓潘氏后来融合到了姬姓潘氏之中。第二支源自姬姓。商末周文王灭姚姓潘国,把潘地封给了其子毕公高的小儿子季孙(亦作季伯),是为姬姓潘国。据《广韵》

2、二十六桓“潘”字注:“周文王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潘人随后东迁到河南洛阳东的潘城,也就是今天的荥阳。后来,再东迁到河南商丘西北之潘侯集,最后南迁到接近楚国的潘国,即今河南固始。姬姓潘国国小势弱,不见于经传,春秋时为楚国附庸,后来被吴国所灭。 第三支源自芈姓。春秋时楚国占领潘国,成为楚国一邑,子孙以国为氏。一说楚国潘姓是以子为氏,楚成王时太子商臣老师的潘崇,即为芈姓潘氏之始祖,潘为其字,其子潘尪,其孙潘党均为楚国大夫。关于这一点,参考资料有汉代潘乾校官碑和《西华县续志》,说他是楚太傅潘崇之末续也。其墓在西华县艾岗乡潘岗村北,现为县

3、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岳家风诗里面也说自己为潘崇之后。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如北方地区的民族中东汉武都氐族中有潘姓,南北朝北魏鲜卑族破多罗氏改为潘姓,宋朝西夏国党项族有潘姓,清朝满州八旗中也有潘姓。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东汉五溪蛮有潘姓,三国时江南山越族有潘姓,五代时溆州蛮有潘姓,宋时抚水蛮有潘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混居被同化,除一部分成为壮、瑶、苗、仫佬、水、土家等族的先民外,多数融入到南方汉族中,南方潘姓人数众多与这种互相融入有直接的关系。第五支源自台湾土著支系。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

4、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是台湾潘姓的来源。但是,无论那一支脉,追根溯源,他们都是黄帝的后裔。但是,本人认为,关于楚国支系的有关说法应该是错误的,潘崇一支应该仍然是姬姓潘氏中的一个分支。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姬姓潘氏的发展脉络中,来寻找一些线索。二、毕公高的有关情况根据《史记》记载,武王即位之初,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因此,毕公高是当时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的主要功臣之一,是西周初年,周朝四圣之一。在消灭殷商的战争中,文献中曾记载了毕公高的一些事情,比如《逸周书•和寤解》记载有“王乃

5、出图商,召邵公奭、毕公高。”也就是说,在战争之初,毕公高就参与了灭商大计的筹划。再如在武王率师入殷时,《史记》卷四,周本纪载:“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也就是说,当时武王的两个弟弟周公和毕公作为护卫,在车阵的左右保护着武王。其后,“又命召公释箕子之囚,命毕公释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闾。”让毕公出面担任平反百姓冤狱,宣扬周师仁政的重大任务。在这一点上,反映了周武王对毕公的信任和重用,同时,也证明了毕公的美好德行和不凡能力。此后,在成王一朝中,似乎再也没有见到毕公高的身影了。而周公、召公二人成为朝政的宰辅。此时,

6、他到哪里去了呢?本人认为按照其功绩,他应该属于武王时首次分封的公子之一。但是,根据《左传》记载,他是西周第二次分封也就是周公灭管、蔡二叔之乱后所封,他被封在毕地,故称毕公。他的封地是文王和武王的陵寝所在地,因此,他极有可能是在封国之后,因朝政的某些因素到其封国内,肩负起守卫先王陵寝的重任了。到了成王将薨的时候,因为成王担心太子钊不能承担大任,就命召公、毕公率群臣以相太子而立。于是,毕公再次出山,与召公率领诸侯,“以太子钊见于先王庙,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为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毋多欲,以笃信临之,作顾命,太子钊遂立”。那么,此时的成王为什么

7、会有这种担心,他到底担心的是谁呢?从其遗令中我们看出,他并不担心召公,更不担心早已远离朝政的毕公,想必此时的太公望也早已离世了,不应该是他所担心的对象。即使他没有离世,面临着周武王的众多兄弟和他对周王朝的忠心,也不该是武王防范的对象。从历史经验上看,此时,武王最担心的应该是王族内部的成员中权倾朝野的重臣。我们在这里不妨进行一下推测,在武王一世,权利最大的王族成员应该是周公,他不仅辅佐武王灭商,又辅佐成王登上王位,同时,他又出兵消灭了管蔡二叔和武庚的“三监之乱”,经营成周,制定了周初的各种典章制度,应该是维定周室的最大功臣,权倾朝野的他也是周

8、康王继位的最大威胁。我们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成王初年,武王的其他弟兄就怀疑他有篡位的野心,这也是造成管蔡二叔叛乱的起因之一。尽管他最终没有取成王而代之,但是,那是由于他还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