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点滴

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点滴

ID:38270959

大小:109.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点滴_第1页
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点滴_第2页
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点滴_第3页
资源描述:

《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点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点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博士生教育的核心,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必须有所创新。下面是我在攻读学位期间和毕业后工作中就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一、导师起着关键作用博士导师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一方面,导师要对国家负责,招收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导师要对学生负责,除了让博士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研究的方法,不能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如果让学生参与一些项目的研究,要尽量让博士生参加研究性的项目,避免让他们参与开发性的项目。有的导师招收博士生后,让博士生做大量的开发工作,直到毕业前一年甚至半年才让学生开始看文章,这

2、是培养不出好学生的。导师既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研究环境,又要给学生必要的压力。在我攻读学位期间,我的导师夏培肃院士经常告戒我,一篇博士论文一定要有明显的创新,要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否则,即使有很大的工作量,可以算若干篇硕士论文,也算不了一篇博士论文。我的博士学习生涯中,有近两年的时间就是在怕毕不了业的压力下度过的。直到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对国际上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了深刻的了解,自然地就有一些新想法。对于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导师不能不管,但也不必管得太细,以免限制学生本身创造性的发挥。导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题目。在研究工作中,导师要注意对博士生研究

3、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我在1995年6月完成博士论文的初稿,一直到1996年2月29日才答辩,中间根据夏老师的要求修改了二十多稿,历时8个月。夏老师对我的论文从它的学术内容,到章节的安排、单词的用法、甚至标点符号,都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和修改。一个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的结论,夏老师却要求我给出严格的证明。到答辩时,我的论文与其初稿相比已经是脱胎换骨、面目全非。在这8个月的论文修改中,我受益非浅。可以说,是导师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如何做学问。如果有可能,导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国内外领域的一些权威人士和学术带头人。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我的导师夏培肃院士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4、,是国内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泰山北斗,我也受益非浅。二、大量阅读文章,把握国际研究前沿创新是对人类现有知识的拓展。博士论文的创新必须基于对所研究领域国际同行工作的全面了解。这就需要阅读大量论文,了解本领域现有的工作基础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甚至了解国际同行工作的特点。应该达到这样的程度:在谈到所研究方向的情况时,一般来说,这个过程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我自己以及我的师兄唐志敏和马余泰,都花了一年半以上的时间来阅读论文。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我很难相信,那些被导师的与论文无关的项目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只在毕业的前一年(有的只有半年)才开始做论文的学生能作出合格的博士毕业论文。有些博士论文,连所研

5、究领域的综述都写不好,更谈不上创新。阅读文章是一个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需要经过几个阶段。刚开始是了解阶段,了解自己所要研究的领域国际上同行的一些工作,有一些点滴的了解,还没有全局的观念。随着阅读文章的深入,慢慢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和迷惑,一方面,对国际同行的工作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觉得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另一方面,觉得自己能想到的别人都想到了,无从下手。这时候再看别人的文章时,不仅要了解,而且要注意领会,对一些核心的文章,可能要反复地看,同时结合自己的迷惑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终于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自己接触到了一些问题的本质。这时再回头看别人的工作,就能够发现其中一些不足

6、的地方或值得改进的地方。三、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对工学学生来说,下一步可以进行实验和模拟。由于已经对别人的方法有了透彻的了解,在实验中就可能提出自己的方法或对别人方法的改进。即使自己的方法不如别人也不要灰心,而是要分析原因。在实验过程中,对于碰到的问题再去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会对别人工作的细微之处有更深的了解。如此反复,不断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用认识指导实践过程[1],就能不断认识,发现问题,创新的火花也会从中迸发。从而对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当自己对所研究的领域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创新后,再看论文时,就会觉得虽然文章多如牛毛,但很难看到让人眼

7、睛一亮的好文章了。同时也觉得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是垃圾。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才能避免为了文章而写文章的情况。我产生这种认识和体会的时候,是在博士毕业若干年之后了。四、要有献身精神,注意学术道德的培养在读书期间,应逐渐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学问或对金钱十分感兴趣,趁早离开做学问的地方。做科学研究是要有献身精神的。在生活中,不仅要准备过比较清贫的生活,而且要容忍各种社会压力和误解。在工作中,要全身心的投入,没有上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