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万福阁

北京雍和宫万福阁

ID:38272394

大小:4.30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6

北京雍和宫万福阁_第1页
北京雍和宫万福阁_第2页
北京雍和宫万福阁_第3页
北京雍和宫万福阁_第4页
北京雍和宫万福阁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雍和宫万福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宣壁垄91s廊连接左右朵殿,延续唐宋天宫楼阁形制之清代佛阁。,北京雍和宫万福阁◎李乾朗年代清乾隆十五年(]750年008但实物传世甚少。有如左右双臂搭肩,这种建筑多见于古画,它的后殿万福阁伸出飞廊,改变为汉式与藏传佛教寺院之混合体。从其整体布局仍可窥见王府宫殿之旧制遗规,一雍和宫系自王府改建而成,O万福阁面宽七开间,楼高二层却用三重檐.由下往上渐次缩小。o一、二楼皆设走马廊,朱红柱列疏密有致,搭配多彩的梁枋雀替、格扇菱花窗与黄澄澄的琉璃瓦顶,与紫禁城雄伟的宫殿建筑不相上下。o一楼檐下悬挂以满、汉、蒙古、藏四种文字书写的“万福阁”匾。o凌空飞廊位于万福阎二楼两翼,与左右较低之永康

2、阁及延绥阁相连.面宽三间.呈向两侧倾斜之悬空状,有如飞虹天杭O永康阁位于万福阁东侧,面宽三开间,楼高二层且具二重檐、歇山顶二楼外环回廊;红色的格扇及柱身,与蓝色彩绘的横梁枋形成强烈对比。延绥阁位于万福阁西倒,形制大小与永康阁一般无异。阁内与永康阁皆设有一座描金彩绘的木作转轮藏,各面供奉法相庄严的坐佛,礼佛时可以转动乞雍和宫是北京知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原是清雍正皇帝即位前居住多年的贝勒府及亲王府,也是乾隆帝的出生处,雍正登基后将此处改为帝王行宫,并更名为雍和宫。尔后乾隆九年(1744~),再将此处改为西藏格鲁派的藏传佛教寺庙,来纪念笃信佛教的雍正,在清皇室的重视下,雍和宫逐渐成为全

3、国藏传佛教活动的重心。雍和宫的建筑原创建于明代,为内务府太监的官房,至清康熙年间修建为宅第时,基本上仍是汉式传统合院的格局,改为藏传佛教寺院后,为了宗教活动上的需要,增添藏传佛教元素,成为汉藏混合式风格的建筑。其平面规模庞大,并按照格鲁派规制分为四大僧院,包括法相僧院、密宗僧院、时轮僧院及医药僧院等。而整体配置中的压轴之作——万福阁,其建筑两侧延伸出悬空飞廊,宛如佛画中天宫楼阁再现,乃现存古建筑中罕见之例。009_1_从皇予府邸到藏传佛教寺院Ⅱ雍和宫配置鸟瞰图。雍和宫从亲王府邸改为藏传佛教寺院后.大体上仍维持中轴对称的汉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将原明代太监官房拨予四皇子胤

4、稹使用,改称“稹贝勒府”,式台院格局。图中描绘从昭泰门到万福阁之建筑配置。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稹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后,再改称“雍亲王府”,这段期间,西侧宅日雍和宫牌楼采四柱三问七楼之院与东附庭园的布局逐渐形成。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驾崩,胤稹继承皇位为雍正皇制共立有三座围成前院。日法轮殿屋顶开辟凸出的天窗帝,虽然迁出这座府邸,但雍正将之赐名为“雍和宫”,作为自己的行宫;除建设以庄严的主上置鎏金喇嘛塔融八藏式建筑之特色.殿内供奉宗喀巴像。殿建筑院落,并对富园林之胜的东书院进行大规模整修。据史料所载,东书院幽雅清静,颇口雍和宫中路之天王殿雍和门使用欢门形式。得雍正

5、所喜爱,是他即位前遍览群籍及与亲友赏花观月之处,也是乾隆以后的皇帝前来礼目八角碑亭采重檐攒尖顶及八面设廊之形式佛的休息场所。可惜,这具亭、台、楼、阁、园林胜景及拥有大量珍宝古玩的东书院,在光绪日雍和宫乾隆年间雕造之青铜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遭焚毁。狮脚踩绣球.立在包袱角之须弥座上,造型生动。雍正皇帝逝世后,乾隆将其父棺椁暂置于雍和宫,并将绿色殿宇屋顶改覆黄色琉璃瓦:日御碑亭采重檐攒尖顶,碑文汉、满、藏、蒙古文并列。乾隆九年(1744~)起,雍和宫耗时六年正式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成为肩负与藏蒙地区维持01O雍正皇帝与佛教雍正皇帝年少时受到康熙帝严格的教导,奠定了

6、深厚的儒家教育基础,并广阅典籍,兼备儒、道、释学问,是一位博学而用功的帝王。即位前雍正就与僧侣交往甚密,彼此讲论佛学,他在佛理I:下了不少功夫,撰写典籍卓然成家。雍正皇帝尊崇藏传佛教是清朝的国策之一,提倡禅宗和念佛,并自号破尘居士,义称圆明居士,表现在家修行之意。飞廊与天宫楼阁从出土的汉代陶楼可以看到楼阁上层有悬空廊道相连的例子占籍上称为“复道行空”,这些陶楼实为当时建筑的缩影。在唐代敦煌壁画中也常见佛殿建筑之_ii殿两侧以弯曲的飞阁与其他建筑相连。这种建筑形式外观具卒灵感,但构造比较脆弱,实物留存至今者可见雍和宫万福阁。另外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的壁藏,亦保存一座精美的殿阁和

7、天宫楼阁,可视为辽代建筑的缩版。口万福闻内供奉巨大弥勒佛像友好关系的皇家第一寺院。雍和宫规模宏大,布局分为六大殿三大院,前面是拥有三座四柱四周环以回周口宋代山西晋城二仙现道帐之天三间大牌楼的牌楼院,穿越昭泰门只见左右分列钟、鼓楼及东西两座八角碑亭,接着是原为宫圜桥亲王府门的雍和门,改为佛寺后成了天王殿,门内为宫内主要的建筑物,依序是御碑亭、大雄宝殿(昔称雍和宫)、曾为雍正寝宫的永佑殿,最后一组院落则为风格鲜明的法轮殿及高耸的万福阁。浓厚汉藏混和风的法轮殿面雍和。法轮殿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之所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