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无形的画

诗是无形的画

ID:38272711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7

诗是无形的画_第1页
诗是无形的画_第2页
诗是无形的画_第3页
资源描述:

《诗是无形的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配诗画,品意境诗是无形的画,若能把握其意境和主题,体味其神韵和情思,即能感染艺术的熏陶,获得美妙的享受。体会意境,这是诗歌教学的重点、难点。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品读方法,根据诗意想象画面就是其中之一。一位教师执教《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就采用了凭诗想象作画的做法,颇具匠心,值得借鉴。下面是这位老师的精彩教学片段:师: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多美啊!同学们,你们想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吗?生:想。师:你觉得应该画些什么呢?生:首先要画篱笆。师:那要怎样画篱笆呢?生:要画得宽一点。因为诗中说“篱落疏疏”。“疏疏”就是稀的意思。生:

2、还要画小路。师:要画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呢?生:要画一条细长的,蜿蜒曲折伸向远方的小路。因为作者是在农村,而且是“一径深”,所以画成蜿蜒曲折的更富有农村的韵味。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给画家当一回老师。当分析到二、三、四句时,学生的想象就更丰富了。有的说“树头花落未成阴”,所以树上只需要画些青翠欲滴的嫩叶,树下要画些落花;有的说树上也应画些残花;还有的说画花瓣凋落时,随风翩翩起舞的画面更美……当谈论到画面上要不要画蝴蝶时,争论的就更热烈有趣了。有的说不画蝴蝶就不能说明儿童在“追黄蝶”;有的反驳道不能画,画了就不叫“无处

3、寻”了;有的说不画黄蝶,但可以画其它颜色的蝴蝶,或是画些小蜜蜂,这样就不会和诗意有矛盾了;还有的说应该画黄蝶,但要画在开得正旺的菜花从中,黄蝶融在黄花之间,这样就会让捕蝶的小孩分不清哪是花,哪是蝶,也就“无处寻”了……通过想象和讨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暮春图便勾勒出来了:明媚的暮春时节,万物充满生机。田野里,金黄的菜花开得正旺,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近处,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远方,村民们大概就是踏着这条小路来到田间耕耘的吧。路边树上的叶片青翠欲滴,透过缝隙,还能看到残留的花瓣。村里

4、的孩子也被这多彩的春光吸引了,纷纷跑到田间捕捉美丽的蝴蝶,他们奔跑着、追逐着,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学生充分理解诗的意境后,再让他们把这美好的画面描绘出来。他们个个画得兴致勃勃。画后,有的还在细细地端详自己的作品,生怕有什么遗漏,或是看看有没有诗的韵味。当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亦是充满自信,争先恐后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索性惟妙惟肖地当起了大诗人杨万里,深情地吟起了《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这种引导学生根据诗意在想象中“配画”的教法,实际上是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理解诗文

5、,体味意境。教者将无形变有形,无声变有声,诱惑学生身入其内,入情入境,挖掘诗句内在联系,展开丰富想象,探究意蕴,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欣赏到了悠闲而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还深深体会到了丰富而乐趣无穷的童年生活;不仅解了诗,还作了画;不仅得到了知识的充实,还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学生学得既“实”又“活”,事半功倍,实属妙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