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地球化学复习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

ID:38272814

大小:32.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7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_第1页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_第2页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6分)1.元素丰度:指地壳中各个组成部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平均含量。2.地球化学指标:反映和表述研究对象地球化学特征的信息的统称。3.渗透迁移:当围岩中存在着压力差时,作为溶质的成矿有关的组分与溶液一起沿着岩石的裂隙和孔隙流动而产生迁移。4.土壤剖面: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5.(矿床)分散流:由于矿体、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在矿体附近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成矿有关的元素含量增高的地段称“矿床分散流”,简称分散流。6.总硬度:水总硬度是描述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的一个指标

2、。7.总矿化度: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8.地球化学异常:指在给定的空间或地区内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或其他化学指标对正常地球化学模式的偏离。9.指示植物:一定区域范围内能指示生长环境或某些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属或群。10.丰度: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含量。11.原生异常:是发育于基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也就是指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气成作用及热液作用等内生地质作用和沉积作用过程中与矿体或矿化同时形成的、赋存在基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12.次生异常:矿体或原生异常在地表经风化解体后,异常物质在地球分散到各种介质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13.异常

3、下限:是根据背景值和标准离差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14.背景区:指未受矿化影响或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的地区15.地球化学晕:在成矿过程中或成矿以后,各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使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索分散到矿体周围的围岩、地表的松散堆积物、水体及植物体中,形成相对富集的高含量地带,称为地球化学晕或分散晕。二、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0分)1.风化和沉积是表生作用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沉积作用主要在原地系统的发生,而风化作用则经过长途搬运到异地系统的发生。()2.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都导致明显的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的变化。(×)3.发育良好的风化壳

4、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从近地表上部至风化壳下部依次发育有淋滤作用带、氧化作用带、水解作用带、水合作用带。(×)4.背景值是地球化学背景起伏变化的平均值。(×)5.原生异常是表生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6.在找矿过程中,指示元素一般选择矿床中主要的有用组分,而不选择一些伴生组份。(×)7.一般来讲,在含矿溶液上升或运动途中,成晕元素以扩散迁移方式为主;而含矿溶液停滞后,元素则多以渗透方式进行迁移。(√)8.扩散迁移是指元素在静止的溶液中,由浓度高出向浓度低处迁移,它主要是由压力差造成的。(×)9.指示元素在横穿河谷方向上的含量变化具有对称性,一般来讲,

5、河谷轴部最低,两侧最高。(×)10.植物灰份中元素的含量与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无相关关系。(×)11.土壤空气是连续的,存在于土壤颗粒的空隙当中。(×)来源网络,仅供参考12.利用水分散晕追索矿体所在的位置,一般是从水分散晕中元素的组合,含量、水质类型、pH的大小,并结合围岩的性质以及构造的发育程度等方面来考虑的。(√)13.季节性气候对水系沉积物中指示元素含量的变化没有影响。(×)14.原生晕的规模都比矿体大,无论沿矿体的沿长方向或厚度方向,原生晕均大于矿体。(√)15.获取大量勘查地球化学数据,一般依次需经过四个步骤,即野外取样,样品加工、分析测试、

6、勘查设计等工作。()四.问答题1.简述成晕与成矿的关系。答:(1)成矿与成晕的物质来源既可以是来自深部热液,有时也可以离子附近围岩中的元素的活化迁移。(2)二者地球化学行为方式;(3)在同一成矿作用下形成的。2.简述原生晕在三维空间的构成。答:a.前缘—沿含矿溶液的运动方向上位于矿体上方(或前方)的异常地段,也称“头晕”;b.尾晕—沿含矿溶液的运动方向上位于矿体下方(或尾部以下)的异常地段,也称“后尾晕”;c.横向晕—沿矿体厚度方向上的异常地段,可分为“上盘晕”和“下盘晕”;d.纵祥晕—沿矿体走向方向上,由矿体向外的异常地段,也称“侧向晕”3.简述原生

7、晕的横向分带、轴向分带和纵向分带的概念。横向分带主要规律。答:横向分带:沿着矿体厚度方向上原生晕的分带;轴向分带:沿着“前缘—矿体—尾晕”方向上原生晕的分带;纵向分带:沿矿体走向方向上原生晕的分带。横向分带主要规律有:4.简述土壤的组成。答:土壤一般分三层:A层:也称为淋溶层或腐殖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最上部,生物活动的影响强烈,腐殖质含量最高。富含碳酸的有机酸,在降水过程中,此层土壤中的元素发生强烈的淋滤和溶解作用。该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层。B层:也称淀积层,位于A层的下部,一般为棕色或黄褐色,主要由砂质粘土组成。与A层相比,B层的生物活动减弱,有机质

8、含量减少。从A层淋滤下来的各种微量元素,在B层被吸附发生沉淀富集,因此在金属矿产的土壤地球化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