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_以_申报_与_杨乃武案_为中心的探讨

近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_以_申报_与_杨乃武案_为中心的探讨

ID:38274272

大小:201.9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1

近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_以_申报_与_杨乃武案_为中心的探讨_第1页
近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_以_申报_与_杨乃武案_为中心的探讨_第2页
近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_以_申报_与_杨乃武案_为中心的探讨_第3页
近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_以_申报_与_杨乃武案_为中心的探讨_第4页
近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_以_申报_与_杨乃武案_为中心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_以_申报_与_杨乃武案_为中心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近代中国报刊舆论的兴起及影响以申报!与∀杨乃武案#为中心的探讨刘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1;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47)摘要:传统中国一直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力量。随着近代报刊的出现,一种报刊舆论之声开始形成。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报道,近代报刊有效地发挥了媒体舆论的监督、影响功能。申报!对∀杨乃武案#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关键词:近代中国;申报!;杨乃武案中图分类号:K14文献

2、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29(2006)04-0064-06中国∀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晋书∃王沉传!),是指古人对舆论监督的重视和自觉接受。但从整体上看,由于历史上各专制王朝大都实行文化专制制度,加上缺乏必要的和先进的舆论传播媒介,故中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近现代意义上的通过社会舆论来影响国家权力运作的舆论监督体制。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在华外报的发展和近代西方新闻思想的传入,国人开始对报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及其舆论监督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近代的报刊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来自国家

3、权力系统外部的舆论监督力量。一、近代报刊的出现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戈公振先生认为报纸应具备特点四:报纸之所以为公众刊行物之基础,即所谓报纸之公告性;报纸之所以为定期发行物之基础,即所谓报纸之定期[1](P8)性;报纸内容之时宜性;报纸内容之一般性。最先问世于唐朝的官报又名邸报,亦称∀杂报#、∀朝报#,清初改名∀京报#,亦称∀塘报#∀驿报#,内容是宫廷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与官报相应的是起始于北宋的∀小报#,海陵集∃论禁小报!言:∀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也。比

4、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小报也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朝野类要!载:∀%%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无论是早期的∀邸报#、∀小报#,还是晚期的∀京报#,都称不上大众传播媒介,因为它们不准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评论,故更谈不上发展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报刊。要之,传统的报刊并不是社会舆收稿日期:2006-02-20作者简介:刘力(1975),

5、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64∃论的承载工具,更无舆论监督的功能。[1](P73)中国近代报刊之产生,均出自外人之手。最初为月刊,周刊次之,日刊又次之。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若在我国而寻求所谓现代的报纸,则自以马六甲(Malacca)所出之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原名Chinese[1](P74)MonthlyMagazine)为最早,时民国前九十七年(嘉庆二十年)西历一八一五年八月

6、五日也#。此后,各国传教士相继在南洋和中国境内创办了一批中文报刊。随着西方各国来华人员的增加,一些外国传教士或商人又开始在中国创办外文报刊。这些报刊有消息、通讯、评论,从内容到形式已明显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邸报。文章中的新闻要素比较明显,其读者也是一般民众,有广泛的社会性。随着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展开,受其影响,中国人对报刊新闻的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进呈资政新篇!,其中便有设新闻馆之建议,∀所谓以法法之者,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

7、%%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及各省郡县货价低昂事势常变。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农商览之得以通有无,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皆借以行其教也。%%#主张∀一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罪亦不准众官褒贬。%%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1](P60)之恶,难逃人心之公议矣#。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1](P143)为最早。次年(1874),王韬在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并

8、利用该报发表大量宣传维新变法的政论文章。但在封建统治下,这些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近代报刊举步维艰。早期报刊中,除在香港出版的几种外,其余都是非常短命的,大都是一年或不到一年就被迫停刊。在近代的报刊中,申报!是中国创刊较早、出版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近代报刊之一。其由英商安纳斯脱∃美查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办,出版达77年之久(停[2]刊于1949年5月26日)。美查虽为英人,但一以营业为前提,∀原为谋利所开耳#,故于言论不加束缚,无所偏倚。美查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