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

ID:38276717

大小:1.41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8

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_第1页
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_第2页
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特别关注——回眸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杨志勇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召是一种全球性公共产品。气候变化对一国减排,所有国家都受益。因此,这开再次引起了国人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种公共产品的提供更多需要借助于国然而会议最终只是形成了不具有约束力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政策选择的出际组织,借助于各国间的协调机制。例的协议,更多地只是反映了各国在应对发点,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全如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缔气候变化问题上所存在的分歧,充分说球性公共产品的基础。从这一意义

2、上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1997年明了全球联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之难。说,应对气候变化仍然体现了全球共各国在日本京都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同利益。以及2007年制定的“巴厘路线图”,都应对气候变化之难然而,作为一种全球性公共产品,是世界各国为加强政府间合作,在全和其他全球性公共产品一样,缺乏强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应对气候变化之难,首先在于它制性提供主体,容易出现搭便车问题:球气候变暖所采取的行动。措施相结合,很有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定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案》)、税收、收费和关税等方式,

3、影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又一着力点。同则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发响和胁迫发展中国家采取减排措施。时,由排放权交易及新能源发展带动的达国家利用各种国际机制,包括《公对此,要强调《公约》高于各国法律的“碳金融”浪潮,成为金融市场的新热约》下会议,谋求逐步消解这一原则,效力,坚持国际贸易中的自由贸易原点。资本为碳排放带来动力,金融工具本次会议就是有力证明。虽然在中国则,同时采取相应的经济贸易手段,坚进一步活跃了排放交易市场。据世行估等“基础四国”的力争下,《协议》最终决予以反击。计,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从无到有

4、,仍然以“双轨制”为基础,但在减排目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也为经济2008年已经达到1260亿美元,其中金标、资金援助等方面仍然没能迫使主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发展中国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份额不断增长。金融要发达国家切实采取有效行动。因此,家,绝对减少排放限制经济发展,但体系对于推动减排和排放交易非常重哥本哈根之后,气候变化磋商即便不相对减排、提高能效是转变发展方式、要,但也带来隐忧,如监管不力可能带是更加困难,也仍然会十分艰巨。对提高增长效率的必然选择。因此,“气来的问题。此外,发达国家通过“碳交此,需要从认识

5、、政策到谈判策略各候政治”在某种意义上也有积极影响。易”和“碳金融”,不仅回避了实质性减个层面都有所准备。最根本的一条,外部压力经过引导,可以成为促进国内排,还可以巩固其货币地位、输出减排还是要继续团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调整经济结构的动力,同时带来或多或技术,同时将减排的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认清主要发展少的资金和技术资源,有利于国内企国家,进一步加剧南北对立。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利益冲突,同时通业在减少排放、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过“南南合作”,团结易受气候变化影迎头赶上,参与全球性竞争,取得有利哥本

6、哈根之后的气候变化蹉商响的脆弱国家,坚决捍卫自身的发展地位。财仍然十分艰巨权益和发展空间。此外,也要警惕发达国家在《公约》主渠道之外,通过国(作者单位: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公约》与《议内立法(如美国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责任编辑刘慧娴28中国财政CHINASTATEFINANCE特别关注链接:气候峰会术语(三)碳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即任安全存储到长期与大气隔离的地底层油能排放多少碳。但从具体来看,准确何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自然或海底封存,如已枯竭的油田、天然气计算碳排放量需要编

7、制国家详细的排碳库,如森林、草地和海洋等。碳汇与田或天然形成的地底贮存库。放清单,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要对此碳源是一组相对的概念,碳汇是指从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进行统计和监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碳耗用量”,即个人、团体或国家的日将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的统计监测体系。制;碳源则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常活动或产品制造过程中造成的二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碳的母体。关于碳汇,中国人工造林保化碳排放量。个人碳排放量的多寡,与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存面积达到0.5

8、4亿公顷,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的选择息息相关,如进口食品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的碳足迹(食物里程)在加计航运时产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3.92%生的碳排放量,一定比本地食品高。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提高到18.21%。低碳:是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碳捕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