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实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ID:38280402

大小:1.41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31

实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1页
实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2页
实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3页
实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4页
实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四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一、实验目的1.了解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了解冷变形度对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图4-105钢冷塑性变形后组织(200×)a)未变形,940℃正火b)变形程度40%c)变形程度70%d)变形程度80%二、实验概述(一)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性能变化金属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具有塑性。当金属受的外力(切应力)超过其屈服点(σs)时,除继续发生弹性变形外,同时还发生永久变形,又称塑性变形。它主要通过滑移和孪生方式进行。塑性变形的结果不仅使金属的外形、尺寸改变,而且使金属内部的组织和性能也发生变

2、化。现将这些变化分述于下。1.滑移带滑移是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晶体滑移时沿滑移面、滑移方向产生相对滑动,在自由表面处产生台阶,大量滑移台阶的积累就构成了宏观塑性变形。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已变形的抛光试样,就能见到许多平行线条,即为滑移带。2.孪晶孪生通常是晶体难以滑移时而进行的另一种塑性变形方式。孪生变形就是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进行剪切变形,从而使已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的原子排列构成镜面对称,此称孪晶。由于晶体两部分位向不同,受浸蚀程度有异,对光的反射能力也明显不同,故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形变孪晶。3.纤维组织金属在变形前内部

3、组织为等轴晶粒,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晶粒逐渐沿变形方向伸长,并最后被显著地拉成纤维状。这种组织称之冷加工纤维组织。05钢不同变形度下的显微组织如图4-1所示。4.加工硬化由于金属冷塑性变形,亚结构进一步细化,位错密度增大,导致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该现象即称加工硬化。(二)塑性变形后的回复与再结晶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必有力求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趋势。但在室温下,由于原子的动能不足,恢复过程不易进行,加热会提高原子的活动能力,也就促进了这一恢复过程的进行。加热温度由低到高,其变化过程大致分为回复、再结

4、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开。图4-2a即为经70%变形度的05钢,625℃退火后,发生了不完全再结晶,图4-2b为670C退火后,再结晶已完成。由图4-3可知,在回复阶段,显微组织不变,仅是内应力获得很大松弛,所示其性能几乎不变。但经再结晶后,显微组织已恢复到变形前的等轴晶,故各种性能也都复原,即加工硬化完全消除。图4-205钢再结晶过程的显微组织(200×)a)625℃再结晶b)670℃再结晶(三)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变形量的关系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大小除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有关外,还与金属的预先变形量有关。

5、图4-4表示金属再结晶后的晶粒度与预变形度间的关系。由图可知,当变形度很小时,金属不发生再结晶。这是由于晶内储存的畸变能很小,不足以进行再结晶而保持原来状态(图4-5a),当达到某一变形度时,再结晶后的晶粒特别粗大(图4-5b),该变形度称之临界变形度。一般金属的临界变形度在2%~10%范围内。此后,随着变形度的增加,再结晶后的晶粒度逐渐变细,(图4-5c~h)。1图4-3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图4-4金属再结晶后的晶粒组织和性能变化示意图度与预变形度的关系曲线图4-5纯Al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变形度的关系变形度:a)1%;b)2.5%

6、;c)4%;d)6%;e)8%;f)10%;g)12%;h)16%2三、实验设备及试样1.金相显微镜。2.布氏硬度计。3.铝片拉伸机(附测量工具)。4.实验用箱式电阻炉。5.显微试样一套(见表4-1)。表4-1供观察的显微试样观察和测试内序号材料处理状态浸蚀剂要求容抛光后加压变画下滑移带示意1低碳钢未浸蚀滑移带形图画形变孪晶示意2纯Zn稍加塑性变形HCl+HNO3+甘油形变孪晶图观察不同变形变形度:0,30%,3%FeCl3溶于度下晶粒形态作出硬度与变形2纯Cu50%,80%10%HCl水溶液中并测出其硬度度的关系曲线(HBS)不同

7、变形度经15%HF+45%HCl作晶粒度与变形4纯Al550C退火观察晶粒大小+15%HNO3+25%H2O度的关系曲线30min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观察上述各试样,并根据要求,画出组织示意图及关系曲线。2.一组铝片试样的制备方法如下:(1)在试样上[200mm×20mm×(0.3~1.2)mm纯Al]划出100mm的刻度线,如图6所示,并编号。(2)将铝片置于拉伸机上,拉至指定的变形度。试样拉伸后长度计算式为:L=100(1+ε)(本实验ε=1%、2.5%、4%、6%、8%、10%、12%、16%)(3)将一组(8根)试样收集在

8、一起放入加热炉中进行550C±10℃、保温30min的再结晶退火。(4)将退火后的试样用混合酸浸蚀显示晶粒。由于浸蚀时放出热量,须将浸蚀剂容器放在冷水中冷却,浸蚀后用清水冲洗。2(5)晶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变形度<8%的铝片,可计算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