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冬季底泥中活体藻类的检测

太湖冬季底泥中活体藻类的检测

ID:38283170

大小:47.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9

太湖冬季底泥中活体藻类的检测_第1页
太湖冬季底泥中活体藻类的检测_第2页
太湖冬季底泥中活体藻类的检测_第3页
太湖冬季底泥中活体藻类的检测_第4页
太湖冬季底泥中活体藻类的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湖冬季底泥中活体藻类的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卷第4期湖泊科学Vol.15,No.42003年12月JournalofLakeSciencesDec.,2003*太湖冬季底泥中活体藻类的检测1,2,311吴生才陈伟民高光(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研究站,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3:盐城师范学院,盐城224002)提要2002年冬从太湖梅梁湾采集柱状底泥,取三段进行直接镜检和用MA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镜检发现表层(0-3cm)底泥中有多种藻类细胞,中层(10-13cm)底泥的藻类细胞种类明显减少,下层(20-23cm)底泥中没有发现藻类

2、细胞.底泥培养的结果与之有相似的趋势,但得到的活体藻类细胞的种类相应减少.培养3个月后得到在外观和群落结构上与夏季水华相似的群落.结果表明底泥中的微囊藻和小环藻在太湖底泥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底泥可以作为水华蓝藻的越冬场所和来年水华的种源.关键词藻类太湖底泥分类号P343.3Q949.2湖泊底泥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泊内源性污染的主要汇和源,是湖泊生物重要的栖息地和主要越冬场所,因而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特别是湖水水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湖泊底泥的研究历来是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底泥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易受外界影响而

3、复杂多变.底泥物质结构复杂,演化途经多样,这些都给湖泊底泥的研究带来很多困难.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加快,严重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湖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国际上研究发现湖泊15底泥可以作为浮游藻类的越冬地,Preston用N同位素示踪方法在有温跃层的深水湖泊中[1]发现,底泥表面有微囊藻越冬并可作为上层湖水中藻类生长的种源.Fallon发现微囊藻[2](Microcystis)在Mendota湖底沉积并越冬.Huettel通过波浪槽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生物体及其有机质在底泥中的运动和变化,认为孔隙水、沙粒直径和

4、波浪对这种底泥[3]中的生物及有机质有重要的影响.但国内尚未见有关底泥中藻类越冬和活体藻类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无菌操作,以底泥为种源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试图在太湖底泥中寻找冬季有活体藻类存在的直接证据,为太湖生态系统地维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采样地点试验所用底泥于2002年12月22日采自太湖梅梁湾(120.21274E;31.50563N,见图1).*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KZCX1-SW-12和KZCX2-403)联合资助.2003-03-31收稿;2003-05-04收修改稿.吴生才,男,1963年生,博士研究生.340湖

5、泊科学15卷1.2柱状样的采集及分层用柱状采泥器(直径5.5cm)采集,泥柱总长40cm,将泥柱带回实验室备用.考虑到太湖湖水的扰动波及底泥的深度变化很大,本实验只在柱状样中取出三段段试验.同时在预试验中发现,底泥中藻类细胞密度很低,而且很难被直接镜检,底泥中的各种杂质也影响藻细胞的直接观察和分离,所以,直接计数有相当的难度.而活体的检测必须经过培养,培养过程中不同种类的藻类活体细胞的繁殖速度显然是不同的,因此,培养后的藻类群落中各种藻类细胞的密度和相对密度,都不能直接用来对底泥原样中的活体藻细胞进行定量估计,只能说明底泥原样中是否存在某种藻类活细胞,

6、所以,在液体培养中对底泥进行更细的分层是没有实际性意义的.图1底泥采样点示意图1.3泥样的镜检Fig.1Samplingstationsforsediment用虹吸管移去上覆水后,将柱状样上层3cm段(编号DN1)、表层下10-13cm段(DN2)和表层下20-23cm段(DN3)小心切出,立即取少量底泥置于干净的小烧杯中,加少许无菌水充分混匀,静置1分钟后取上部液体进行显微检测,重复三次取样检测.根据细胞或细胞群的形态特征对细胞进行分类鉴定.1.4泥样的接种和培养在预试验中试用了BGⅡ、水生4号、MA、灭菌过滤湖水等培养基来培养太湖几种常见藻类(铜绿

7、微囊藻、小环藻、斜生栅藻、颤藻),发现MA具有最好的适用性.因此选用MA作为底泥中藻类的培养基.将300mL培养基装入500mL三角瓶中,高压灭菌后备用.采用无菌操作将底泥样品的外周部分去除,取中间部分(体积为10mL左右)接种到培养基中,置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如下:光强4000lx,23℃,每天摇动3次,每次将培养物充分摇匀.中途不补充培养基.1.5培养液的观测每天对培养液的外观进行观测,特别是观测培养液澄清后的颜色、混浊度和底泥表面的颜色(无鞭毛的藻类细胞易在底泥表层聚集).10d后按无菌操作对培养液进行镜检,每隔5d镜检一次,持续观察3个月

8、.每次取样时分别吸取清液和底泥表层液体,对藻类细胞进行定性鉴定.1.6干底泥的培养2002年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