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生产工艺

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生产工艺

ID:38283658

大小:386.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9

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生产工艺_第1页
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生产工艺_第2页
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生产工艺_第3页
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生产工艺_第4页
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生产工艺_第5页
资源描述:

《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生产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齐鲁石油化工,2010,38(1):23~28工业技术QILUPETROCHEMICALTECHNOLOGY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生产工艺宋宁宁康茵(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介绍了不同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相关工艺。传统工艺生产的I类基础油不能满足高档润滑油的质量要求。近年来新发展的加氢技术是提高润滑油质量的有效工艺。不同加工工艺油结构组成对其性能影响不同。关键词润滑油特点工艺中图分类号:TE62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859(2010)01-0023-061前言加氢技术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并存的局面将会持续[1]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是影响润滑油质量的

2、重较长时期。要因素。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环保要求日益严为充分认识不同润滑油基础油的特点及应格,对润滑油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生用,从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不同润滑油基础油的产出具有高黏度指数、抗氧化安定性好、低挥发性特点、不同基础油的生产工艺、基础油结构特征对的高档润滑油基础油。老三套(包括溶剂脱沥其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对润滑油基础油进行介绍。青、糠醛精制和酮苯脱蜡)传统工艺有其不可完全取代的优势,但生产出的常规I类基础油达不2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到高档润滑油要求。加氢基础油具有优异的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质,能满足现代润滑油高规格要求。目前以加氢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

3、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处理为核心的工艺技术已成为世界润滑油生产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PI于1993术发展的主流。但从生产成本、润滑油应用范围、年将基础油分为5类(API-1509),其分类方法[2]工艺流程等各方面考虑,传统溶剂精制技术与用见表1。表1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基础油类别饱和烃含量(w),%黏度指数VI硫含量(w),%试验方法ASTMD2007ASTMD2270ASTMD2622/D4294/D4927/D3120I类<90%80~120>0103II类>90%80~120<0103III类>90%>120<0103IV类聚A-烯烃(PAO)V类所有非

4、I、II、III或IV类基础油3润滑油升级换代的发展趋势挥发性和低黏度的方向发展,用常规的I类基础现代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润滑油油通过改变添加剂的种类和添加量已难以满足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汽车工业的收稿日期:2009-08-20;修回日期:2010-02-01。发展,车用润滑油(发动机油、自动传动液、齿轮作者简介:宋宁宁(1977-),男,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油)升级换代的速度加快。从发动机油的情况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化学工程专业。E-mai:lsongnn@ripp-看,其质量正在向高黏度指数、高氧化安定性、低sinopec1com。#24#齐鲁石油化工第38卷

5、[3]求。从自动传动液的情况看,调制新牌号所用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的基础油都需要有更好的氧化安定性、低温流动常规基础油(UCBO)。Ó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性和剪切安定性,而用常规的I类基础油根本达超过Ñ类基础油和Ò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较高+不到要求,只有使用Ò类、Ò类或Ó类基础油才的黏度指数和较低的挥发性。某些Ò、Ñ类油的[3]有可能。性能可与聚A-烯烃(PAO)相当,其价格却比合传统的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生产润滑油基础成油便宜得多。油的工艺只能生产常规的I类基础油。为满足润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滑油升级换代的需要,国外一些大石油公司和国热氧化安定

6、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无内的一些科研院所先后开发了几种生产Ò类和Ó硫、低黏度、环境友好。传统的/老三套0工艺生类基础油的加氢工艺。目前的加氢工艺主要包括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4]加氢改质+溶剂脱蜡、催化脱蜡和异构脱蜡。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Ò或Ó类基础油将成为近年来,加氢法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在工艺技术的市场主流。改进、原料来源拓宽、提高润滑油收率和质量、[3]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5Ñ类、Ò类和Ó类基础油生产工艺特点2005年开始,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德国等511Ñ类基础油生产工艺成品润滑油的主要消费国,一些基础油生产装置目前,不论国

7、内还是国外,/老三套0传统工艺扩能项目陆续启动。所有已知的新增能力将生产依然有其不可完全取代的优势。我国润滑油生产+[8]Ò类、Ò类、Ó类和天然气合成油(GTL)基础主要以/老三套0生产工艺为主。多年来,我国油,采用更高效率的工艺和更好的催化剂技在扩大润滑油生产能力的同时,对/老三套0进行[5]术。从总体看,世界润滑油生产的继续扩能和了以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为主旨的多项技术改升级将使世界润滑油市场走向新的平衡。进,已取得明显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