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再生在石安高速公路应用

热再生在石安高速公路应用

ID:38286765

大小:92.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2

热再生在石安高速公路应用_第1页
热再生在石安高速公路应用_第2页
热再生在石安高速公路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热再生在石安高速公路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期专题·技术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石安高速公路上的应用1112222屈朝彬,从保华,郭永辉,卢铁瑞,白红英,白洪岭,马友成(1.河北省交通厅,河北石家庄050031;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01)摘要:沥青路面表面层出现裂缝、泛油、磨损、车辙、坑槽等病害或路用性能下降时,可使用现场热再生技术进行修复。文章通过室内试验介绍了现场热再生设计方法,并通过在石安高速公路的应用,介绍了现场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优势。关键词: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石安高速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B的性能和骨料级配、再生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和设计路1

2、概述用性能,拟定采用复拌加铺的技术方案,即再生6cm+再生沥青路面的施工按温度可分为热法施工和冷法4cmAC-16沥青混合料。该方案适用于重交通、上层面施工。这里只讨论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热法施工按施层损坏较为严重、承载力下降等情况下高等级路面的大工工艺又可分为现场热再生和厂拌热再生。修工程。再生后的路面寿命较长。现场热再生技术是指在沥青路面表面层出现各类裂3室内试验缝、坑槽、拥包、泛油、搓板等病害或路面平整度、摩阻等路用性能下降时,使用现场热再生机组就地加热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室内试验总的来说包括两大面、耙松、收集旧料,增加适量的再生剂和新拌沥青混类:一大类是对旧沥青

3、的再生试验;第二大类是再生沥合料进行机内搅拌,随即摊铺、碾压,形成新的沥青混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旧沥青的再生试验包括:旧沥凝土表面层,从而恢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工艺。现场青性能试验,再生剂的掺量试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热再生可以通过单次操作完成,把原材料和需修的路面比设计包括:旧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新掺沥青混合料重新结合。或者是通过两阶段完成,即先将再生料重新级配的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确定,再生沥青混压实,然后在上面再铺一层磨耗层。合料性能检验。上世纪70年代起,欧美国家已经开发出沥青路面3.1旧沥青再生试验现场热再生技术,并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3.1.

4、1旧沥青性能试验国内也逐步引进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和有关设备。首先,对旧路面进行现场取样,做旧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抽提、回收的老化沥青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采用的技术方案1、表2。石安高速公路自1997年建成通车以来,部分路段表1抽提试验结果出现了车辙、裂缝、麻面、泛油、坑槽、松散、沉陷、油石比/%沥青含量/%翻浆等病害现象,影响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降低了4.74.49道路的通行能力。为此,采用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由表2中试验数据可以分析出回收的旧沥青技术指进行了约3km沥青路面修复,以全面恢复病害路面的外标普遍偏低,沥青呈现老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针入度、观和路用性能

5、。延度大幅降低,软化点升高,因此需掺加适量再生剂以根据石安高速石家庄段的病害情况、路面沥青旧料改善其性质。作者简介:屈朝彬(1957-),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养护管理工作。28GONGLUJIAOTONGKEJIYINGYONGJISHUBAN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表2回收老化沥青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剂用量的增加,沥青已软化,表现为针入度、延度提高,软化点降低。当掺加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生剂剂量达到4%至5%时除延度指标外,其他指标已基针入度(25℃,100g,5s)/0.1mm32本满足预订的A-70#技术指标要求。但考虑到工程所处软化点

6、(环球法)/℃64.0路段重载汽车较多,且实际施工时尚需添加新料,附带60℃动力粘度/Pa.s413添加一部分新沥青,因此初步确定掺加再生剂的剂量为延度(5cm/min,15℃)/cm11.2旧沥青的4%。质量变化/%+0.01TFOT后3.2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残留针入度比/%93.8(163℃,5h)3.2.1旧沥青混合料检验残留延度(10℃)/cm4.7对旧沥青混合料进行抽提试验得到的矿料进行筛3.1.2再生剂掺量试验分,以判断旧路面的级配,由图1可见,1.18mm至根据老化沥青试验结果,掺加不同剂量的再生剂进13.2mm筛孔尺寸均偏离了规范的级配范围,矿料偏粗

7、,行试验,确定最佳再生剂掺量以使其接近A-70#沥青技因此需要添加新的沥青混合料调整级配。旧沥青混合料术标准。试验结果见表3。矿料级配如图1所示。表3回收老化沥青掺加再生剂后试验结果A-70#旧沥青掺加再生剂试验检测项目技术要求2%3%4%5%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45526387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4661.059.554.049.0延度(5cm/min,15℃)/cm不小于10038.543.861.073.6质量变化/%不大于±0.8-0.77TFOT后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