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调度_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_邓富民

基于协调度_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_邓富民

ID:38287529

大小:1.03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03

基于协调度_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_邓富民_第1页
基于协调度_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_邓富民_第2页
基于协调度_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_邓富民_第3页
基于协调度_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_邓富民_第4页
基于协调度_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_邓富民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协调度_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_邓富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协调度-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邓富民,张金光,梁学栋(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针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研究系统性不强、缺乏有效定量测度等问题,以复杂系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以系统有序和无序为视角,提出基于协调度-管理熵的区域协同创新测度方法。两种方法分别以复杂系统的内部子系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子系统有序度的定量化研究来测度系统整体协同度。研究发现,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区协同创新能力较强,系统协调度较高,而河北、河南、湖南等地区协调度较低。两种模型测度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各省市协同创新能力的实际水平,表明模型测度科学有效。关键词:区

2、域协同创新;能力测度;协调度;管理熵DOI:10.6049/kjjbydc.2013090082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14)05-0113-05[2]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许彩侠基于对创新驿站的再0引言思考,构建了一种较传统产学研合作模式资源配置更优的新型“四位一体”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并通过对英2011年4月,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胡锦涛国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和印度的“科研机构导向型”同志首次提出了“协同创新”的概念。2012年11月,在模式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创新体系的可行性与有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3、胡锦涛同志再次提出[3]效性。王志宝、孙铁山等人基于创新相关理论及计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基础上,要“更加量模型的研究,对区域协同创新狭义与广义概念进行注重协同创新”。这表明协同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高了重新界定,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文献最后提出了区级阶段和当今创新的新范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域协同创新未来的研究方向及难点。张仁枫和王莹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区域作为经[4]济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单元,其创新体系是国家经济莹从承接产业转移视角对区域协同创新机理进行了发展的支撑性条件和重要推动力量。区域协同创新体分析,认为可以将区域主体内部之间

4、的合作与外来的现了一个区域的创新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在非线性创新能量合二为一,实现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5]相互作用下实现区域效益最优的协同程度,其对加速在实证研究方面,张哲认为,协同效应和协同程度决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起定了系统的整体有序程度,即通过协调系统内各主体重要作用。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合理测度,对于要素或非主体要素,强化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作用,正确评估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和区域协同创新可持续发系统会呈现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或从低级有序状[6]展能力,进而正确制定区域创新政策具有重要的社会态向高级有序状态演化的趋势。吕静等

5、认为,通过意义。创新可以实现知识在中小企业间快速转移,增强知识目前,协同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由于转移度不仅能促进成果快速转化,而且可以提升中小[7]协同创新最近几年才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进入研企业间的创新协同度。张慧颖将区域创新作为一个[1]复合系统,采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协同究人员视野,其概念尚未达成共识。解学梅以协同学为理论依据,剖析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度发展模型,并对天津市区域创新子系统进行了纵向[8]并提出通过遵循协同学机理、构建协同网络等措施可分析。齐二石、李辉等人针对复杂零件协同制造过收稿日期:2013-12-02基金项

6、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131006、7120314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217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skqy201223)作者简介:邓富民(1972-),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张金光(1989-),男,河南鹿邑县人,四川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梁学栋(1981-),男,山西平遥人,四川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协同创新。·114·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程中的资源配置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以协同资转移度相结合,对全

7、国经济实力排名前13的城市或地源为约束机制的多目标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区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的有效性。总结以往研究,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主要讨论了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形成机理、协同创新1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构建主体职能等微观问题,缺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系统1.1指标体系设计研究,且已有研究并未引入耗散结构、复杂系统科学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要素及要素之间的等理论。此外,对协同创新的实证研究偏向于中小企关系构成的对立统一体。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复杂业间的知识协同和创新绩效研究,而针对区域创新协性开放系统,包含若干子系统,创新主体有序度和知识同

8、的实证研究偏少。转移度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