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问题

苏格拉底的问题

ID:38296041

大小:601.8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6-07

苏格拉底的问题_第1页
苏格拉底的问题_第2页
苏格拉底的问题_第3页
苏格拉底的问题_第4页
苏格拉底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格拉底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讲苏格拉拉底问题一智者运动二苏格拉底之死三德性即知识四“是什么”的问题五助产术古典时期所谓“古典时期”是相对于公元前8至6世纪的上古时期而言的,大体上指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40年代马其顿统一希腊以前的100多年,这是希腊城邦制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也是希腊哲学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首先从地域来看,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主要是雅典哲学其次从内容上看,希腊哲学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主要表现:一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从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人和社会,社会公正、国家本质、人生意

2、义等问题。二哲学研究的重心从“自然”意义上的phusis“本性”意义上的phusis。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从追问万物生成演化的本原问题万物存在根据的本质,其结果就是自然哲学发展为精神哲学,或者说,从宇宙生成论转向了形而上学或本体论。最后从方法上看,希腊哲学以逻辑论证为主要手段。早期自然哲学:直陈宣称式的方法古典希腊哲学:逻辑推理——以修辞学和论辩术为基本工具,在逻辑思辨中澄清概念,讨论问题,建立理论。智者运动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基亚: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死于399年。享年70岁。他是雅典的公民。他青年时期掌

3、握了精湛的雕刻技艺。父亲是雕刻家,母亲是助产婆。一苏格拉底之死因苏格拉底之死的确是一出悲剧:城邦出于维护城邦利益的原因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苏格拉底也是为了城邦的利益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以身殉道。这一案件的背后是两种从根本上对立的原则:一方是苏格拉底,一方是城邦民主制。一条是苏格拉底教唆年轻人反对他们的长辈,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教唆犯”,一条是苏格拉底引进新的神灵,不信城邦的守护神。苏格拉底“之死”的关键问题 是什么?苏格拉底试图通过知识来挽救雅典。什么知识是人人都具有的?什么知识是需要教育、传授才使人可以拥有的?雅典1.jpg雅典2s苏格拉

4、底之墓.jpg雅典3.jpg二.德性即知识1神谕雅典德菲儿神庙.jpg现实的问题是,人们不仅对于自已所从事的职业缺少真实可靠的知识,而且通常都是在盲目无知的情况下参与政治生活的,这就是雅典衰落的根本原因。2.到底什么是知识“认识你自己”——知识的对象确定为认识自己。认识人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亦即认识“德性”雅典德菲儿神庙遗址.jpg苏格拉底为什么不去追问自然了呢?自然哲学追问自然本性的困境—善智者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自己“善”非伦理学意义上的“善”:泛指事物自身的本性,也是它们追求实现的目标。具体到人身上,“善”就表现为

5、“德性”。“德性”(arete)在希腊语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亦即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例如马的德性是奔驰能力,鸟的德性是飞翔能力。人造物也是一样,例如织布梭子无论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它的德性都在于能够织布。人的德性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人人都有“德性”,并非指现实地拥有,而是潜在地拥有。德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由神平均分配给了每一个人,因而人人都具有德性。人并不是生来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成为现实的和真正的善。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了他自己,才能实现自

6、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无人有意作恶”善、恶取决于知识德性即是知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对于自己潜在的“德性”有了知识,是不是就一定会成为现实的有德性的人?为什么?亚里士多德分析“他在把德性看做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实践知识不同于理论知识。德性不只是一种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道德行为。三“是什么”的问题认识德性所认识的是什么?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被看做是真正的知识?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是什么”,事物的定义或概念,亦即我们所说的“本质规定”

7、;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质规定。知识乃是对事物之一般、普遍的类本质的认识,惟有它才是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苏格拉底式的知识认识的是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质规定,知识乃是对事物之一般、普遍的类本质的认识,惟有它才是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节制”“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德性”“什么是美”对话苏格拉底声称他遇到了一位论敌需要希庇亚的帮助,希庇亚则自吹自擂说他可以应付一切论敌,于是苏格拉底便假扮论敌与希庇亚展开了论辩:苏格拉底:有正义的人之所以是有正义的,是不是由于正义?希庇亚:我回答,那是由于正义。苏

8、格拉底:那么,正义是真实存在的?希庇亚:当然。苏格拉底:有学问的人之所以有学问,是由于学问;一切善的东西之所以善,是由于善?希庇亚:那是很明显的。苏格拉底:那么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也是由于美本身?希庇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