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上课用

苏轼词两首上课用

ID:38296120

大小:7.73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6-07

苏轼词两首上课用_第1页
苏轼词两首上课用_第2页
苏轼词两首上课用_第3页
苏轼词两首上课用_第4页
苏轼词两首上课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词两首上课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明)念奴娇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曲.MPG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颇有感触。于是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

2、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关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之一。与父_____﹑弟______合称为“三苏”。诗歌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词方面和______并称“______”。书法方面和________________并称“宋四家”。开创了的词风。子瞻东坡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苏洵 苏辙 黄庭坚苏黄 辛弃疾苏辛黄庭

3、坚米芾蔡襄豪放派诵读全词诵读乐曲解题念奴娇:词牌名怀古:怀缅怀、追怀古:古时的英雄事迹赤壁怀古:词题视频听读,初步感知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整体感知上片下片写景抒情咏史文本探究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景色,请问写了哪些意象(景物)?大江故垒乱石惊涛课文哪个句子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景物的特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穿惊拍卷穿:拍:卷: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高峻、惊险、壮阔突破重点——借景抒情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

4、发出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技巧探究“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周瑜,字公瑾词的下片着力刻画周瑜。如何解读周瑜这个“豪杰”形象?苏轼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说明年轻有为。以美人衬托英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代,代指“强虏”,即曹操的水军下阕:小乔初嫁了年轻得意雄姿英发英俊潇洒羽扇纶巾_______从容闲雅谈笑间_______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足智多谋苏轼刻画的周瑜______________仰慕之情风流儒将英雄周瑜对比

5、解读——突破难点苏轼用精炼的几句话,便刻画出周瑜儒雅风流、文武双全的“豪杰”形象,目的何在?这时的苏轼,依然踌躇满志,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而他面对的却是不幸的遭遇。神宗时,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意见相左,刚入仕途的苏轼自请离京先后到杭州、密州、湖州等地任职,后因诗文中有讽刺新法的内容,以“诋毁新法”罪入狱一百多天,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出狱,后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哲宗继位后,反对新法的旧派司马光执政,重用苏轼,官至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后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离京任杭州、颍州、扬

6、州等地知府,后变法派又得势,苏轼被一贬再贬,58岁的苏轼被流放惠州、儋州;徽宗继位后,被赦免内迁,死于回常州的途中,时年65岁。仕途坎坷周瑜34岁苏轼47岁美女相伴婚姻屡遭不幸英俊儒雅外表早生华发东吴都督职位团练副使功成名就际遇屡遭贬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感叹、自嘲自我解脱课文小结苏轼面对滚滚大江,看到赤壁形胜,怀想豪杰周瑜,感叹长江依旧,英雄已逝。自己虽壮志犹在,而今却“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两句,是这种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是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凉,更是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

7、江月的旷达。苏轼与英雄对比,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可见,他并不甘于消沉,故以酒祭月,豪情尽显。作业布置背诵全词,明天默写第二课时豪放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意境开阔。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词派豪放派婉约派苏轼柳永阳刚阴柔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体会苏轼在诗歌中

8、寄寓 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3、掌握、运用诗词鉴赏的几 种基本方法。学习目标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