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ID:38299526

大小:281.2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0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学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原因,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验教训;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原因。教学纲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因;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讨论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先进文化建设;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异同。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体性命题。“双向结合说”——体现为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马克

2、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相结合,批判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双向结合带来了“双重结果”:第一、使中国社会得到了改造;使中国的传统哲学得到了现代转换;第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本土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因国内原因(社会政治背景):与中国社会图存救亡、追求现代化的历史主题密切相关。了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国际原因: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在后来作了不适当的夸

3、大,并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文化理论方面的原因: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基本取向具有较高的融合度。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器物层次。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体现在洋务派运动。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表明其并不成功;第二阶段:制度层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昭示,学习西方制度文化首先要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推行民主共和制,被袁世凯窃取果实。第三阶段:文化层次。主张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来,开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但西方文化具有两面性:肯定性——现代性、工业化

4、文明;否定性——强权、霸权和侵略性形象(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使人们对之又望而生畏)。马克思主义源自于西方,是西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思想产物,同时又揭露和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危机和罪恶。正适合了中国人既想学习西方文明,又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产生的种种罪恶的矛盾心理。“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中国文化史上四次较大的文化交流第一次:东汉初年印度佛教的传入,并汇入中国哲学的主流。第二次:明末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达到了发展顶峰(王夫之的出色总结)。第三次:清末西方进化论、实证论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学说

5、的传入,引起了中国哲学的近代变革,出现了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学贯中西的哲学家。第四次: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入,引起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变革。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演进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性、过程性命题: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宣传普及和初步应用阶段,侧重于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的传播运用。有两个重要特点:(1)致力于宣传普及——李大钊、陈独秀,艾思奇、李达等人的贡献。陈望道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的突出贡献;(2)初步的应用——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

6、》、《反对本本主义》等,并形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第二阶段:从建国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即建国后30年。有三个方面重要特点:(1)进一步学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习和运用毛泽东的哲学思想。(2)致力于运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具体工作(3)开展一系列学术性活动(建国以后的三次哲学大论战)。1953—1955:关于综合基础论还是单一基础论的争论;50年代末60年代初:关于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的讨论;60年代中期:关于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的讨论。在取得主要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陷:第一,把马哲的讨论和政治事件联系起来,甚至用政

7、治大批判代替哲学讨论的倾向;第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模式化、简单化和庸俗化。第三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即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两个重要特点:(1)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程化。哲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边缘化;(2)反思和批判传统哲学教科书模式。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回顾:1978—80:关于真替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重要意义;1980—84:关于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的大讨论;80年代中后期: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大讨论;90年代以后,哲学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多元化局面的形成。主要有:[1]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问题的讨论;[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