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二

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二

ID:38305578

大小:681.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6-08

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二_第1页
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二_第2页
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二_第3页
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二_第4页
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食品卫生与食物中毒二食物中毒的机制及防治【案例】2008年2月5日,南阳市方城县张某一家3口人,吃完自己包的饺子后,相继出现了抽搐、头痛、头晕、呕吐、昏迷症状,治疗期间张某的妻子马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经调查确认是由毒鼠强污染食物造成。【提醒】毒鼠强含有剧毒,中毒后也没有特效解毒药。从外观上看,此药是白色粉末,无味,也不溶于水,可以造成二次中毒。比如鸡吃了毒鼠强污染过的饲料就会中毒致死,而人如果吃了这只鸡以后,也会中毒。国内外已严禁将毒鼠强用做杀鼠剂,但是由于一些不法商贩违禁生产销售,我省已发生多起毒鼠强恶性中毒事件。郑州52中的5名学生就是食用了被毒鼠强污染的乌梅,发生食

2、物中毒。因此,广大市民不要使用毒鼠强灭鼠,更不要食用散落在街头的没有来源的食物。【案例】2信阳市罗山县东铺乡二中发生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先后有464名学生发病。经调查,该学校食堂操作间狭小,地面污水横流,无防蝇防尘设施。柘城县第二实验小学发生学生食物中毒事件,有47名学生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经调查,该校食堂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食品加工与储藏不分。【提醒】学校食堂大多承包给个人,由于利益驱动,对卫生设施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低,容易诱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按照规定,学校承包食堂时必须把食品卫生安全列入承包的重要指标,学校有义务监督食堂卫生,一旦卫生安全出了问题责任由学校承

3、担。为安全起见,中小学食堂还不得制售冷荤凉菜。【案例】34月26日,民权县胡集乡孟楼村村民举办家宴,有170个人就餐,其中71人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经卫生监督人员调查,发现厨师和工作人员没有健康证明,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造成食品二次污染并最终导致食物中毒。【提醒】家宴中一定要对冷荤凉菜加热,生熟食品案板要分开。食物中毒之祸首:细菌2005二季度,我国食物中毒共报告67起,中毒2129人,死亡59人。如果按漏报率为95%估算,我国二季度至少发生了1340起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高发期:夏秋季节在夏秋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处于高发期

4、。这是因为此时细菌适宜繁殖,加上此时人们聚餐活动、生吃蔬果、吃凉的或未彻底加热饭菜的情况较多。最易发生食物中毒的场所家庭近年来,我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场所,已由原来的个体摊贩转变为家庭(占42%),居第一位。其次是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究其原因,这与农村居民在家举办婚宴和生日宴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聚餐是《食品卫生法》管辖盲区、家庭聚餐定义不规范(如购买个体摊贩出售的熟食在家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等因素有关。最常见的有毒食物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一直是国内外最常见(占41%)的易引发食物中毒的有毒食品。因为家畜、家禽和鱼贝类的生活环境,都可以使它们在生前、宰后、储存

5、、加工等各个环节中遭受污染的几率增加。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居第二位的有毒食品是谷类和蔬果类,约占27%。其他食品占10%。还有22%的食物中毒尚未找到原因。最常见的致病菌肠道致病菌在所有的食物中毒中,由肠道致病菌引起者最多。在1992~2001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所占比例高达50.9%,化学性的占28.6%,原因不明的占11.9%,其他占9.6%。  在肠道致病菌中,沙门氏菌为我国食物中毒病原菌之首。(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致病菌繁殖二、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型:活菌内毒素毒素型:肠毒素(外毒素)混合型:活菌肠毒素(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

6、行病学特点1.发病率高,以夏秋季为主;2.病程短,病死率低,预后好;3.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发病机制1.感染型:摄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造成消化道感染而引起的中毒侵袭肠粘膜:急性胃肠炎释放内毒素:发热2.毒素型:摄入含有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肠(外)毒素:急性胃肠炎改变细胞分泌腹泻3.混合型:感染型和毒素型协同作用沙门菌食物中毒(一)病原1.分类A~F9组少数致病人:伤寒、副伤寒甲沙门菌、副伤寒乙沙门菌人和动物: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2.特性(1)不耐热100℃立即死亡70℃5分钟死亡(2)不分解蛋白质:污染食品后无感官性状的变化(3)有菌毛

7、(4)产生内毒素、肠毒素(二)流行病特点1.季节性:多见于夏秋季2.中毒食物:动物性食品为主生前感染:原发、继发3.进入食物途径生肉污染熟制品污染(三)发病机制1.感染型中毒侵袭肠粘膜:急性胃肠炎释放内毒素:体温升高2.毒素型中毒产生肠毒素:肠腔水钠潴留腹泻临床表现胃肠炎型急性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38~40℃,重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一)病原1.病原菌(1)耐盐(2)耐干燥(3)耐热,70℃1小时灭活2.肠毒素:污染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耐热,100℃30分钟灭活破坏食物中的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