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考前复习

诗词鉴赏考前复习

ID:38306555

大小:473.81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6-08

诗词鉴赏考前复习_第1页
诗词鉴赏考前复习_第2页
诗词鉴赏考前复习_第3页
诗词鉴赏考前复习_第4页
诗词鉴赏考前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考前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鉴赏考前复习三、艺术表现手法鉴赏艺术表现手法的注意点艺术表现手法包括了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范畴很大,内容很多。在诗词鉴赏的时候,从鉴赏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最为常见。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多为文字题。鉴赏时要先确定艺术表现手法,而后分析该手法在诗词中的具体表现(结合诗句或景),最后阐释诗词的主旨或表达的情感。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核心基本点常见手法与角度情景关系托物言志动静关系修辞虚实关系用典借景抒情哀与乐意象视与听(多角度写景)白描1.情景关系情景关系是诗词之中最为核心的艺术表现手法。古典诗歌结构中心就

2、是景(事物、史迹)和情(或主旨)关系的处理。情景关系在鉴赏时可以分成两个基本点: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先景后情(大多如此),先情后景,或纯景含情。鉴赏时应辨别清楚“景”包含了哪些具体的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情”是怎样的情感,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情景关系鉴赏范例1余干旅舍【唐】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诗人寄居余干旅舍,伫立门外,看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暮色渐深、城门关闭。借霜叶凋零之景、月下捣衣之声(景),来表达自身羁旅思

3、乡之情(情)。先景后情范例2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作者先展现了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抒发了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羁旅悲情。随后用眼前所见的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自己的“悲”、“念”心情。以景结情,耐人寻味。先情后景范例3绝句①【唐】杜甫迟日②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①本诗写于作者入蜀定居草堂之时。②迟日:春天。诗人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阳光普照,水碧山青,清风拂面,草木芬芳,燕子衔泥筑巢,鸳鸯恬然静睡。一切全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给人以春光

4、旖旎、欣欣向荣之感。蕴含了诗人欣赏初春美景时的欢悦情怀和经过奔波流离之后,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纯景含情尝试一下春行即兴①【唐】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宜阳是唐代最大的行宫连昌宫的所在。安史之乱后,诗人只身站在宜阳城头,极目远眺,只见_______________的荒芜景象,春山中人迹罕至,眼见________,耳闻________。全诗说尽城外的________,不提离乱之事,却于花落鸟啼之中,寄寓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可

5、谓景为情生,景中含情。野草遍地、涧水空流春花凋零鸟声凄婉对世事变迁、家国兴亡的深沉叹惋荒凉凋残真题回顾端居①【唐】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①端居:闲居。1.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2.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006福建不能。“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也表现出独寝之人无法承受秋天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心中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其他字难达到这种效果。借景抒情。诗人描写了室外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

6、,阶前长满青苔,雨中红树冷寂的暮秋景象,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从而表达了远离家乡、书信难传的孤寂悲愁和思亲之情。练习1润州听暮角【唐】李涉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请参照范例,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本诗进行鉴赏。100字左右。练习2【双调】沉醉东风春情【元】卢挚残花酿蜂儿蜜脾,细雨和燕子香泥。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纵有新诗赠别离,医不可相思病体。请参照范例,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本诗进行鉴赏。100字左右。练习3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

7、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请参照范例,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本诗进行鉴赏。100字左右。补充情景关系之中,借景抒情较多,但托物言志也不可忽视。与“借景”抒情相比,“托物”的诗词描写比较集中,不描绘整体的景象,而是用笔归结在一个物象上(往往在题目中可以获得启示)。“托物”抒情言志的诗词有时会兼用“意象的象征含义”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抒情的范例红梅宋【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

8、不知梅格在,①更看绿叶与青枝。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关于“梅格”的补充:“诗老”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意思是:把红梅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