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

ID:38307111

大小:1.2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6-08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六则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生平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

2、,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51岁时在鲁国升为大司寇,因与掌权者有矛盾,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孔子的思想其

3、核心是“礼”与“仁”,提倡德治和教化。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庙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中央。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在福州、北京、衢州、德阳等地都有孔庙。孔庙祭祀活动孔庙的祭孔活动自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将孔子故宅立为庙,以后待续了2000多年,直至当代,在海内外仍有祭孔活动在孔庙进行。历朝历代的地方统治者,在各种类型的孔庙中开展形式规模各异的祭孔活动这种祭孔活动,最后形成固定

4、的礼制。《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的学术经典。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知识。关于《论语》《论语》是研究孔子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最基本、最可靠的资料。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后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定必读书。《论语》中有不少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后来逐渐成为格言或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如:小不忍则乱大谋朽木不可雕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四体不勤,五谷不

5、分......明确字词音义自学课文,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三题,完成表格。字词读音意义例句说yuè通“悦”,愉快,高兴不亦乐乎?愠殆好乐从有罔yùndàilècóngwǎnghàoyòu怨恨,心里不满危险喜爱愉快,快乐采纳,听从通“又”,再加上人不知而不愠迷惑不解,现写做“惘”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吾十又五而志于学学而不思则罔理解课文内容(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时常温习知道了解但,却,表转接这里指道德修养高的人怨恨,心里不满译文:先生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

6、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有什么不满,不也是君子吗?”先生说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过的旧知识从而(表顺接)理解、领会wéi,做yǐ语气助词,相当于“了”译文:先生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理解课文内容(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解课文内容(三)思考迷惑不解危险。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译文:先生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解课文内容(四)懂得

7、喜爱,爱好愉快,快乐,这里指“以(它)为乐”译文:先生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代词,代“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理解课文内容(四)一定长处,优点选择他们不好的或缺点表示数不是确数在其中译文:先生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采纳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理解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