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

新)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

ID:38309477

大小:662.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6-09

新)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_第1页
新)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_第2页
新)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_第3页
新)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_第4页
新)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严清问大家几个问题,只要想,不需要回答我们是语文教师,我们教的“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师就是“教语文”的吗?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是什么?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快乐吗?我们教学凭依什么,教参吗?还是……?……?周国平:我相信,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

2、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刘子美:我不指望,同时也无必要把你们个个都培养成艺术家,但我期待,同时也相信能把你们个个培养成艺术人。区别于“语文家”的一种培养目标。不是专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如语言学家、诗人、作家等等。而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言语和文字的表达,具有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和敏感,通过语言文字享用它所承载的文化,形成个人的言说特征,并把阅读、言说、写作、思维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甚至一种存在方式的人,是能用“语文”来确证自己“人的本质力量”的人,把“语文

3、”融入自己血液里的人。以上是对这一目标的理想描述。事实上,我们总是只能无限接近目标,不能完全地达成目标,对愿景的追寻,正在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而“不必在乎目的地”。一、把学生培养成“语文人”应是语文教师最有价值的愿景期待语文人:二、语文本质意义解读语文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还是从字源学和发生学的意义来追溯。字源学解读——“语”,《说文》这样说:“语,论也。此即毛、郑说也。语者,御也。如毛说,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如郑说,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从言,吾声。”“语”的字符很有意思,按《说文》的解释是“从言吾声”,但也可看

4、做“从言从吾,吾亦声”。语,是“我的言”。这里的“我”,有什么意义呢?只有人类才能够有“我”的意识。“人是能说出‘我’的一种存在”。(张楚廷:《教育哲学》)语,即“有意识的声音”。“文”,《说文》这样说:“文,错画也”。文,最早应该就是画图,而不是写字。“文”就是“纹”的本字,今天在现代汉语词汇中还保留着“文”的本义的有“文身”,也就是“纹身”。。由“图”到符,由真实的事物再现到意义指代的符号,按李泽厚的说法,正是一种“积淀”,经由亿万年,图符的“生命”透过万古沧桑,依稀能辨。因此,文,即“有生命的图符”。发生学解读之“语”——

5、“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鲁迅《门外文谈》)这“杭育杭育”,大概是语言诞生的第一步,“杭育杭育”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抬木头”的劳动则是有意识的。当无数次的“杭育杭育”在不断重复当中超越了重负下的“本能的叫唤”,而成为劳动的一种节律,一种统一伙伴们的劳动动作的节奏,甚至成为劳动能够带来收获的一种内心祈愿时,“杭育杭育”就

6、成为了语言,成为了诗歌,甚至成为了音乐。“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着重号原文如此)(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前面我们讲到语是“有意识的声音”,“有意识”是语的本质,更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类的对象领域不断地扩大着,人类的意识领域也就相应地扩大着,而人类的语域当然就同样地扩大着。最初的“杭育杭育”是唐古拉山的冰川,一旦融化,它就是奔涌不息的长江黄河。发生学解读之“文”——人类用什么来记录下自己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从而让自己和后代在人类“创造的世

7、界中直观自身”?让人类的“生命”一代代延续?正像最初的劳动在石斧石刀之前人类直接用自己的肢体和器官作为工具一样,人类最早的经验留存也直接依靠自己的肢体和器官:手的比划和口授耳受,“口耳相传”是人类经验留存的最原始、最古远,当然也最方便快捷的工具与方法;但是,口耳相传依靠的是声音,而声音随风飘去,它无法固化;靠人与人的授受与记忆,不仅有一个传续中的信息衰减的问题,还有一旦族群中的某一个支系发生了“断嗣”,这个支系靠人脉维系的经验的口耳相传就会失传。这样,结绳记事就被发明出来了。但是很显然,结绳记事的“意义附着”靠的还是人脑的记忆,

8、一旦绳上的结多了,哪个结代表什么意义,往往会谁也说不清。人类要“书写”经验留存的文明史,还要另辟蹊径。于是,在岩壁上涂画,就成为人类留存经验的一种“神圣景象”。岩画时期,几乎是所有原始民族都经历的时期;作为直接经验的再现,它业已走上了“符号生产”的引桥。但是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