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为政以德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为政以德

ID:38314992

大小:365.75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6-09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为政以德_第1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为政以德_第2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为政以德_第3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为政以德_第4页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为政以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为政以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夏思想智慧的源泉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师至圣孔子7/17/20211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7/17/20212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至今仍有深远意义,《论语》有“东方圣经”之称,近年来的高考题不断出现以《论语》里的语录作为作文的话题趋势: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君子周而不比,

2、小人比而不周。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7/17/202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走近《论语》你所知道的《论语》名言?7/17/20214“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论语》是这样一部书,它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学生的言语行事。7/17/20215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

3、,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简介7/17/202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生平经历7/17/20217孔子三岁时,父亲死去,他跟母亲过着较艰苦的生活,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鲁国是一个礼乐之邦,完整地保存着西周的文化传统,孔子自幼就受到周文化的熏陶,成年以后又以好礼、知礼闻名于鲁国。7/17/20218孔子自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年过三十,就退出仕途,在家授徒设教。其学既非当时一般人之所谓学,其教亦

4、非一般士人之所谓教,至是孔子乃成为一教育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特立创新的以教导为人大道为职业的教育家。年轻时曾做过小吏。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礼、乐,学生越来越多。7/17/20219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季氏家臣阳虎作乱失败,叛鲁奔齐。次年孔子开始出仕,由中都宰而为司空,又升为大司寇。当权后,他“张公室,抑私门”,打击操纵国政的大夫的势力,一心想改变“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局面,与当权者季氏发生了矛盾。季氏又接受了齐国的女乐,迷恋声色,三日不朝,孔子便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到别的国家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7/17/202110但他的思想被认为不合时宜,虽受

5、人尊敬,但不受重用。晚年应鲁人之召而归鲁,鲁国以国老待孔子,虽遇事多有征询,又不听用其言。孔子也不求仕,专心于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7/17/202111“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孔子的仁爱思想,既以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为基本内容,又包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现实基础。7/17/202112在政治方面,孔子以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为追求目标,他怀念周公,欲从周礼,幻想“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在教育方面,孔子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整的思想理论。他主张以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主张“有教无类”,并亲自实行。在哲学方面,他提倡中庸之道,认为过犹不及。7/17/202113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来源复杂,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消极的东西。在当世他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7/17/202114《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集腋成裘,经过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章

7、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节出现。7/17/202115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重点应注意常用的且古今有异义的词语及成语与名言。1、重点掌握以下词语:斯①指示代词:这于斯三者何先逝者如斯夫有美玉于斯《论语》②连词:就,那么如知其非义,斯速而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③句中句末语气助词:哀我人斯(《诗经·豳风》)7/17/202116相①赞礼之人:端章甫,原为小相焉《论语》②扶盲人走路的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则焉用彼相也《论语》③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