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词汇·词的本义和

通论-词汇·词的本义和

ID:38319209

大小:2.05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6-10

通论-词汇·词的本义和_第1页
通论-词汇·词的本义和_第2页
通论-词汇·词的本义和_第3页
通论-词汇·词的本义和_第4页
通论-词汇·词的本义和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论-词汇·词的本义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吴媛媛词义系统本义别义引申义假借义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字形和考核文献资料所得出的最早的意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通过假借的方式产生的与词的本义、引申义毫无联系的意义。一、词的本义(一)何谓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清·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题”①头额;②标识篇首的文字,如“标题”、“篇题”;③题目、问题;④书写、署,如“题字”、“题诗”;⑤

2、品评;⑥章奏;⑦通“提”。题《说文》:“题,额也,从页,是声。”返回本章目录“页”是个象形字含义为“头”;《说文解字》:“头也。”从页都表示与头有关的意义。题为“头额”是“头”的一部分,所以从“页”。“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颜:额颁:大头颠:头顶颇:头偏顾:回头看题:额领:脖子顿:叩头项:脖子的后部(二)怎样掌握词的本义分析汉字的结构考核文献用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许慎《说文解字》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义而已。清·江沅《说文解字注·后叙》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

3、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清·王筠在《说文释例》应注意的问题:一般来说,分析字形以求本义,不能以楷书为据,而应以小篆为据,有时还应参考甲骨文和金文。可以用来考核本义的古代文献,包括:经史子集等著作及其注释,古代的字典辞书,材料越古越可靠。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通过直接分析字形、证以古书用例来确定其本义。返回本章目录豆——《说文》:“豆,古食肉器也。”“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国语·吴语》韦昭注:“豆,肉器。”“昂盛于豆,于豆于登。”——《诗经·大雅·生民》毛亨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也。”郑玄笺:“祀天用

4、瓦豆,陶器质也。”可以断定:“豆”的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放肉食的器皿。末《说文》:“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徐灏注笺:“木杪曰末,故于木上作画,指事。”“木”是个指事字,是在象形字“木”上加上一个抽象的指事符号来表示的,义为树梢。如:“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末”的本义是树梢。秉《说文》:“秉,禾束也。从又持禾。”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从又持禾,会意。手持一禾为秉,手持两禾为兼。”《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毛亨传:“秉,把也。”《仪礼·聘礼》:“四秉曰筥。”郑玄注:“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也。”

5、“秉”的本义是禾束。秉秉形声字的形旁,只表示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而不表示字的具体意义,因此,不能从形旁直接断定其本义。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个形声字的若干个意义,就可以根据其形旁来确定哪一个意义可能是本义,然后再通过古代的语言材料来论证。脱《辞源》①肉去皮骨;②脱落,失去;③解去,去掉;④逃脱,免祸;⑤散落,缺漏;⑥疏略,轻慢;⑦中医病名“虚脱”;⑧副词:倘或,或许。《礼记·内则》:“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孔颖达疏:“肉曰脱之者,皇氏云:‘治肉除其筋膜取好处。’故李巡注《尔雅·释器》云:‘肉去其骨曰脱。’郭云:‘剥其皮也

6、。’”《玉篇》:“脱,肉去骨。”脱”的本义是“肉去皮骨”,脱脱编《辞源》①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②顺次排列,如编列、编排、编印;③编结,编织,如编蒲、编竹。“编”是一个形声字,从糸,扁声。“糸”的意义是“细丝也”《汉书·儒林传》:“(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注:“编,所以联次简也。”“韦”是熟牛皮,“韦编”即牛皮绳。编编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通过字的读音来确定本义,段玉裁指出:“形声相表里”,“声与义同原,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义存乎音”,“于声得义”。这些话,就是段氏“以声求义”的理论。《说文·艸部

7、》:“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段玉裁注:“口部曰:‘吁,惊也。’毛传曰:‘訏,大也。’凡于声字多训大。芋之为物,叶大根实,二者皆堪骇人,故谓之芋。”段氏以“凡于声字多训大”之理,证明了“芋”的本义。《说文·衣部》:“襛,衣厚皃。”段玉裁注:“凡农声之字,皆训厚。醲,酒厚也;浓,露多也;襛,衣厚皃也。”(三)常用词的本义举例斤——本义是“砍斫树木的横刃斧头”,象形字。《说文》:“斤,斫木斧也。”王筠《说文句读》:“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钁相似,不与刀锯相似。”《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戒——本义是“

8、戒备”,会意字。《说文》:“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廾”是会意字,由左、右两手组成,意为“涑其两手以有所奉也”,即两手捧物。左、右两手持戈,即“戒”字的构形。《荀子·儒效》:“胜敌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