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

批判性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

ID:38320194

大小:846.55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6-10

批判性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_第1页
批判性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_第2页
批判性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_第3页
批判性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_第4页
批判性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批判性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批判性阅读与学术论文写作7.1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阅读7.2学术论文的特点与种类7.3学术论文的编撰格式7.4学术论文的写作步骤7.5学术论文投稿指南7.6综述写作方法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5大标准(1)能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2)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3)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把所选取的信息融入已有知识与价值系统;(4)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特定目的;(5)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时遵守公德和法律。7.1批判性思维与评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面对相信什么或者

2、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批判性(critical):源于希腊文kritikos,意思是辨别力、洞察力、判断力,引申为敏锐、精明的意思。意指做出判断。“批判性”既包含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又有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批判性思维的兴起和衡量标准1980年代前后美国本科教育战略调整,倡导发展通识教育,提出发展批判性思维。普林斯顿大学1993年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12项衡量标准: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和系统性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和独立工作的

3、能力。具有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12项衡量标准(续)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具有辨别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定量、历史、科学、道德、美学)。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具有观察不同学科、理念、文化的相关之处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测量批判性思维7个方面的特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参见:彭美慈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第644-647页.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阅读理

4、解的两种方式海绵吸水式的阅读理解:专心致志、死记硬背。批判性阅读:考问、鉴别、评估、选择。课堂思考:信息的可信性阅读下列内容,思考、分析其传递信息的可信性,并陈述结论和理由。在美国与西班牙作战期间,美国海军曾经发布征兵广告称:美国海军的死亡率比纽约市民还要低。海军军官解释说:“根据统计,现在纽约市民的死亡率是每千人有16人,而尽管是战时,美国海军士兵的死亡率也不过每千人只有9人。”7.2学术论文的特点与种类(1)学术论文的特点(2)学术论文的种类(1)学术论文的特点①准确反映客观事物,具有科学性。②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学

5、术性。③有突出的特点和独到的见解,具有创新性。④表达精练浅近,具有规范性。⑤内容深刻而完备,具有专业性。(2)学术论文的种类①期刊论文②会议论文③学位论文④研究报告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大多是作者所学专业的综合应用,一般只涉及不太复杂的问题,论述的范围较宽,研究层次较浅,表明作者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强调作者的独立思考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6、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被视为重要的学术文献,应反映出该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独创性成果,表明作者确已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了所在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7.3学术论文的编撰格式学术论文在结构上是一种“八股文”,即其结构是基本固定的。SCI论文的基本结构:TitleAuthorandaffiliationAbstractandKeywords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

7、dsResultsandDiscussionAcknowledgmentsReferences示例:四篇SCI论文的一级标题IntroductionRelatedWorkMethodParametersandGeneralityofResultsConclusionsReferences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dsResultsandDiscussionAcknowledgmentsReferences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DiscussionConclusion

8、AcknowledgmentsReferencesAppendixA-FIntroductionLiteratureReviewandHypothesesDevelopmentResearchDesignAnalysisandFindingsDiscussionsConcl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