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ID:38323009

大小:1.27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6-10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对本考点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

2、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考查有时是综合要求,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结合起来考查,有时是单项提问,仅就一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其命题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取材于唐宋诗词的较多,元曲次之,此前的古诗,此后的明清以至近代诗词,也有录用。随着自主命题省市的增多,选材范围在进一步扩大,早已从名家的作品逐渐转移到关注程度不高的普通人物的作品。湖南甚至把《红楼梦》中的诗也选来做赏析题,可谓灵活多样了。2.这些诗、词、曲的题材涉及田园、山水、咏怀、送别、羁旅行役、边塞、风

3、物、咏史、设喻等多个侧面。3.普遍选用抒情的作品,篇幅一般不长,所选古体诗篇幅大约也只与律诗的字数相当。4.文字浅近而不艰深,即使是咏史诗也避开了用典较多或较冷僻的作品。5.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2008、2009年北京卷,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式);题量1~3题。主观题又从简答题发展到简析题,甚至出现了简述题。6.考试命题选点十分灵活,如考查表达技巧,既有语言技巧(炼字、比喻、对比、夸张、拟人、对偶、顶真、回环)、描写技巧(细节、白描等),又有构思技巧(动静结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衬托等);形象的赏析,既要分析概括形象特征,又要

4、分析形象塑造的意义等。根据以上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的分析,结合2010年《考试大纲》的要求,特对2011年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趋势作如下几点展望:1.2011年高考命题仍以主观试题的形式为主,且更加开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几年来,古诗的鉴赏已达5~9分,有个别试卷高达11分,如2008、2009年海南、宁夏卷。大多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来命题。2.估计仍会重视唐代的绝句或律诗,也可能选择一首唐宋名家的词加以赏析,课本和读本上的诗词曲、宋代有名的短诗也要关注一下。古诗鉴赏不讲全诗的宏观测试,而注重以点带面。3.诗歌鉴赏包括理解诗句大意

5、、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抒发的情感等方面的思想内容。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的分析,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等的艺术特色,课文中学过的典故的分析。4.命题者往往会借助古人的评点展开赏析。往年的北京卷、上海卷、全国卷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可见,借助前人评点赏析作品,容易命题,也师出有名。5.文字一般在百字以内,尽管高考卷上未说明字数,但从留的空行看,答案不会太复杂。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与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能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又可以是诗歌中所描绘的景或物,也可以称之为物象,后者相对更多些。(一)诗歌中的人

6、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①然:通“燃”。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

7、象?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

8、群”“山霭”等意象,(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二)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