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

ID:38323163

大小:918.8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6-10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_第1页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_第2页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_第3页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_第4页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与事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景象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景观)形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动态或静态描绘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

2、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秋景处境:行人羁旅抱病独苦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意境的概念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

3、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象——境——情常见意境特点举隅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意境分析要点一、绘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

4、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优美。二、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三、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

5、境),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一般表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

6、感情。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方法点拨】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

7、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元杂剧《汉宫秋》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05湖北)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