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学4海绵动物门

无脊椎动物学4海绵动物门

ID:38324468

大小:1.09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6-10

无脊椎动物学4海绵动物门_第1页
无脊椎动物学4海绵动物门_第2页
无脊椎动物学4海绵动物门_第3页
无脊椎动物学4海绵动物门_第4页
无脊椎动物学4海绵动物门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脊椎动物学4海绵动物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海绵动物门(Porifera) (多孔动物门Spongia)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后生动物演化上的侧支——“侧生动物”(Parazoa)一、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1、体制多数不对称、不规则多变或辐射对称,成体全部固着生活地中海蜂海绵红膜海绵杯叶海绵2、身体结构——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分化孔细胞中胶层内层(胃层)领细胞(摄食作用)中央腔:水流的通道3、水沟系canalsystem及类型1).单沟型(ascontype)2).双沟型(sycontype)3).复沟型(leucontype)4、骨骼

2、及其经济意义骨骼:骨针(spicule)及海绵丝功能:支持及保护身体来源:变形细胞特化形成的造骨细胞所形成经济意义:吸水性、沐浴、机器清洗墨西哥湾:年产150万kg二、生殖和发育A、无性生殖:出芽、形成芽球出芽:由海棉体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芽体,芽体长大后与母体脱离长成新个体,或不脱离母体形成群体芽球:由中胶层内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几丁质膜和一层小骨针形成,以此渡过不良环境。当条件适合时,芽球内的细胞从胚孔出来,发育成新个体。B、有性生殖精子和卵细胞均由中胶层中的原细胞发育而来④特殊的发育过程两囊幼虫

3、(amphiblastula)和逆转(inversion)两囊幼虫(amphiblastula):受精卵经卵裂形成囊胚,动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植物极大细胞从中间开一口子,接着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处倒翻出来,使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表面。此时的胚胎称为两囊幼虫逆转(inversion):两囊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大细胞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的原肠胚形成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极小细胞在外面形成外胚层),因此称为逆转(

4、Inversion)C、很强的再生能力:将海绵切成小块,每块海绵都能重新形成小海绵个体三、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钙质海绵纲(Calcarea)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1、钙质海绵纲(Calcarea)骨针-碳酸钙三种沟系均存在体色多灰暗,体小型,一般10cm之下,浅海产白枝海绵(Leucosolenia)毛壶(Grantia)2、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骨针硅质,呈六放型体较大型,单体,常辐射对称,呈杯状或瓶状,可达10—90c

5、m,一般体灰白色,中央腔发达鞭毛室呈放射状排列(即双沟型排列)大多数生活在450—900m-5000m偕老同穴Euplectellaimperialist(venusflowerbasket)寄居一对俪虾(Spongicola)终生不再外出佛子介(Hyalonema)3、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硅质骨针或海绵丝,或两者联合体大、不规则,均为复构型色素在变形细胞中沉积95%的海绵动物均属于本纲穿贝海绵(Cliona)沐浴海绵(Euspongia)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原生动

6、物/中生动物(Mesozoa)/后生动物(Metazoa)原生动物:单细胞生物后生动物(Metazoa):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中生动物(Mesozoa):结构简单、小型寄生动物,发育中没有胚层分化二、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证据:1、古生物学证据:最古老的地层化石种类最简单2、现有动物形态学证据:序列:单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简单→复杂、低等→高等3、胚胎学证据多细胞动物发育: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器官发育→成体三、多细胞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三-1、生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一)无性繁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

7、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最简单的繁殖方式。低等动物。1.分裂生殖:亲体通过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裂,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个体。形成两个相等的新个体的,称为二分裂(包括横二裂和纵二裂);形成多个新个体的,则称复分裂。前者如草履虫、绿眼虫,后者如放射虫。2.出芽生殖:以出芽方式由亲体产生芽体,再与亲体分离,发育成新个体,或不与亲体分离,而形成群体。如水螅类及其他腔肠动物。(一)无性繁殖3.孢子生殖即由母体产生许多孢子,不经结合而直接形成新个体。孢子虫所特有的生殖方式4.再生即动物体一部分在损坏、脱落后,重新恢复其所

8、丧失的部分,以保证其个体的完整性。如:水螅及扁形动物等(二)有性繁殖雌雄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新个体从亲代双方获得不同的遗传特性,从而有更强的生命力。1.配子生殖: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所产生的性细胞称为配子。经异性配子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方式,称配子生殖。同配生殖:两个结合的配子,形态大小相同,仅在生理上有区别异配生殖:配子的形态大小和生理上,都不相同例如,大多数动物的雌性配子为卵子,雄性配子为精子雌雄异体:卵子和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