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古城(景点详述)

镇南古城(景点详述)

ID:38324937

大小:10.8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10

镇南古城(景点详述)_第1页
镇南古城(景点详述)_第2页
镇南古城(景点详述)_第3页
镇南古城(景点详述)_第4页
镇南古城(景点详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镇南古城(景点详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华县镇南古城景观脉络详述景观脉络镇南的自然人文景观运用南华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景点设计要素,形成特色商业街道。融合南华“八景”、“月琴”、“郑和故里”、“彝戏”等。为商业街注入文化。龙川江水濯沿岸水景融汇商业与住宅区,水景隔岸相望。作为龙川江的发源地,南华因龙川江源远流长。水景以龙川江为主题,让古镇商业街融水而活。怡然自得人文栖居南华县志中的关于南华历史中诗意的自然景观,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使其在景观中重现。文化取材载体位置具体选材自然风光文字主入口金峰晓日雕塑商业步行街、街头广场珠盘叠翠、桂井浮香、鹦鹉来青雕塑水景观区苴水盘龙、平桥烟柳文字居住区古城烟雨、寒泉映月名人轶事雕塑商业步行

2、街郑和浮雕商业步行街杨慎文字居住区袁嘉谷民族传统水景主入口太极雕塑街头广场月琴浮雕商业步行街彝戏据康熙《镇南州志》记载镇南八景由来山川、景物得名人之品题而始彰,故兰亭以右将军而著,赤壁因苏子而传。苟非其人则湮没于荒烟蔓草中者,不知凡几矣。镇南山明水秀,所在率多佳胜,自康熙中,姚江陈古愚先生创修《州志》,始撷其精华题为:“八景”。兹踵其旧而增之,庶俾游览之余触月兴怀,工绘事者即可写入丹青,而娴吟者亦堪供其唱酬焉。主入口景观区:1、九府通衢南华素有“九府通衢”之称,是省内交通区位条件较好的县市之一,是攀枝花南下和昆明西行交通干道的交汇点,是四川和滇中通往滇西、南亚和东南亚的咽喉要冲,也是

3、桥头堡建设中滇中城市和产业一体化建设的综合廊道。2、南华八景之一金峰晓日:州治东十里,金鸡山一峰特起,碧绘青宵,旭日初升如仙掌托出。题曰:“金鸡之山,一峰特起。呼吸可通,去天咫尺。晓日初升,霞光如绮。朝阳鸣凤,梧桐生矣。”3、“太极喷泉”五街、天申堂、沙桥等地彝巫把陈抟尊奉为打开宇宙混沌局面的神仙。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易学家和内丹家。创造“无极图”,为后来的阴阳八卦“太极图”。10M*12M的场地,四方内院的格局,处于道路的一个开敞节点处1、南华八景之二珠盘叠翠:州治北十五里,十八盘山,峰回路转,联络如珠。

4、城北十五里株盘山,峰峦盘叠如珠。题曰:“山名主盘,峰回路转。一串牟尼,曲折深窅。集翠重重,青光了了。静憩林荫,时闻啼鸟。市政道路交叉口1、鹦鹉来青:即鹦鹉山逼向州城,蔚然耸秀,登临四望,风景全收。城西鹦鹉山巍然耸秀,岚光下映。城阁有“排闼送青”之势。题曰:岧峣鹦鹉,城西画屏。孤峰突起,高插青冥。苍苍松竹,环绕山亭。云收雨霁,满阁来青。2、“镇南月琴”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品位音阶与琵琶大致相同,一般为四弦,也有两弦的。琴身多楸木板做成,也有用闪片板(薄松木材)的,讲究的还有用楠木做的。琴头大都雕成一个龙头饰以龙须。琴的正面板上雕龙刻凤,有的还在琴面正中镶上一面小圆镜。小伙子们抱琴弹奏时

5、,龙须上下点动,圆镜闪闪发光,龙飞凤舞,活灵活现。城东五里桂花井,水干洌,井上旧有丹桂二株,旁有八角亭,今废。题曰:“八角亭古,双桂花芳。花不常在,亭亦就荒。沧桑屡易,水味如常。汲以修绠,涤我诗肠。2、桂井飘香:州治东五里,井泉独美,桂树双荣;旁建八角亭为游玩之所。今桂无存,亭榭亦废。水景区1、平桥烟柳:州治西六里,一壁断峰,千倾平畴,桥跨清澜,寺环弱柳,行人没憩此。城西六里有平彝桥,跨白龙河上,两岸多古柳,行人每憩于此。题曰:白龙河水,通以平桥。驿程来往,过客连镳。烟笼古树,絮扑征轺。一支折赠,别绪条条。2、苴水盘龙:即白龙河环城九曲,势若盘龙。龙川江有一苴水,曲折东流,势若盘龙。

6、题曰:龙川之水,曲似盘龙。春波漾漾,秋涛汹汹。夹岸烟柳,环拱高墉。登城一望,清赏堪供。1、郑和虽然出生于昆阳和代村,但郑和是在镇南生活了五六年,改名换姓后,在镇南被俘进京当太监的。郑和进京在我们南华而非昆阳,南华当之无愧是“郑和故里”。郑和自四五岁到十一岁被明军掳走时,即1375——1382年就生活在镇南州。李根源考证出郑和幼年曾经流落于镇南,在郑姓养父家生活过五六年时间,也就是说郑和从六岁起,到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就生活在我们今天的南华。明军是从南华把郑和捕获之后,由当时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送往南京的。郑和被抓在我们南华而不在昆阳,李根源“郑和故里碑”言之凿凿。在一百多年前,李根源立

7、“郑和故里碑”的时候,郑和的身世仍然是个不解之谜,《明史·郑和传》仅云:“郑和,云南人”五个字,并未写明郑和生于云南何时何处。梁启超在著述中,也只明示郑和为楚雄人,并没说是楚雄哪个地方人②。但在清末明初,镇南前、左二所,隶属楚雄,与李根源的考证“明三保太监郑和,州人也”并不矛盾。所以,在一百年前,李根源根据梁启超的著述和镇南民间的传说,考证得出镇南是“郑和故里”是个了不起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并在他绘制的《滇西兵要界务图》126幅及图说两卷中注明:“明三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