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ID:38325215

大小:313.8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0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_第1页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_第2页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_第3页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_第4页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不同点地理位置土地条件矿产条件地理环境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43°N〜48°N,东北地区中部以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分散分布,人均少以黑土为主,多为旱地,集中分布,人均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气候条件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区域发展差异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农业发展其他生产良好的水热条件,河湖面积较广水热条件有限制,西部草原分布广依据水源条件:发

2、展水产业、水田耕作业,依据热量状况: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至三熟,依据水源条件:发展旱地耕作业,西部发展畜牧业、山地林业;依据热量状况: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内外联系方便,商业发达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国内外运入矿产发展重工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运用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特别是自然区位因素,对可能的农业品种以及耕作制度等进行分析,依据矿产资源与交通状况对工业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地理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方向不同。3)、学会比较的方法:利用表格对比

3、是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在本节课内要加强学生设计表格的训练。注意表格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包含的内容是否全面、简单明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气候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中图版是三大自然区农业活动、聚落、交通、教育文化、历史开发的比较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会考说明:结合所给区域资料,分析比较该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要求:明确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

4、,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该地域的区域特征变化,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特点(包括社会经济如生产力变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阜阳、通州区的变化。也可以结合本区县的实际情况,作为案例,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建议“钢都匹兹堡”初期区域特点:某一种自然资源,企业单一形成个别城镇,区域内城镇很少,结构简单。人地关系:资源充足,基本协调匹兹堡开发:17世纪匹兹堡只是皮毛贸易站,18世纪中期随着煤炭开发建立起据点;19世纪70年代借助五大湖和运河水运以及苏必利尔湖铁矿的

5、开采,迅速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 充分利用必修1的结论: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匹兹堡中期中期:区域特点:随着经济增长,城镇向周边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格局,产业由集聚走向分散人地关系:资源不断消耗,环境明显破坏,人地关系出现不协调“芝匹”城市带形成,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日趋复杂,物质与能量输入大幅度增加,废弃物排放增加,环境进一步恶化,区内人口外迁开始。匹兹堡后期区域特点: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加剧,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经济增长缓慢或停

6、滞,区域经济衰退,失业人口增加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加剧,区域产业必须调整,寻求新的发展匹兹堡城衰落与再生:随着产业结构老化,环境污染加剧,工人失业,大量人口外迁至南部阳光地带,城市内部调整产业结构,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大力发展新兴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学习归纳小结目的:提醒人们在制订可持续发展方案时,应关注当前区域发展所处的阶段区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以某一自然资源、便利交通、优势人文资源,

7、形成引力因素,吸引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人地关系协调。成长阶段------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变得复杂,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增加,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扩展。人地关系明显不协调。衰落阶段------区域原先存在优势丧失,人地关系严重不协调。再生阶段------要继续发展,必须克服不协调因素,寻找新的增长点。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再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围绕着人口增加—科学技术发展--资源的利用问题—带来的环境问题

8、—发展趋势展开研究)实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发展四个发展阶段:开发早期发展时期农业社会工商业发展时期归纳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阶段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对人类活动影响开发早期河流、湖泊、沼泽广布;地势平坦、土质粘重;地广人稀极为低下水系成为交通阻隔、粘重土壤难以开垦、农业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时期河流、湖泊、沼泽广布;地势平坦、土壤有所改善;人口增加科学技术进步,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进步船开始使用,水系成为天然航道,交通发展;土壤改良,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