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组合捞筒的研制与应用

30组合捞筒的研制与应用

ID:38333804

大小:5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0

30组合捞筒的研制与应用_第1页
30组合捞筒的研制与应用_第2页
30组合捞筒的研制与应用_第3页
30组合捞筒的研制与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30组合捞筒的研制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典型案例分析申报表申报单位:井下作业大队申报类别:技术创新单位申报名次:第2名案例名称组合捞筒的研制与应用提案人姚志刚操作人李旭光、王凯、苏愿忠、袁海坤、杜长征、张磊发布人李旭光应用时间2007.7-2008.7应用地点井下作业大队案例简介及效果评价该工具是滑块捞矛与卡瓦捞筒的结合体,其原理就是利用内外捞相结合的方法将劈裂的管体仅仅夹死,实现打捞。主要由上接头、筒体、矛杆、内卡瓦、弹簧、外卡瓦、引鞋等组成作用原理:当组合捞筒的引鞋引入劈裂的落鱼之后,下放钻具,落鱼将内外卡瓦上推,压缩弹簧,使外卡瓦脱开筒体锥孔

2、上行并逐渐分开,落鱼进入卡瓦,此时外卡瓦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被压下,将鱼顶抱住,并给鱼顶以初夹紧力;同时,内卡瓦依靠自重向下滑动,卡瓦与斜面产生位移,卡瓦齿面与矛杆中心线距离增加,使其打捞尺寸逐渐增大,直至与鱼腔内壁接触为止。上提钻具,外卡瓦在锥面的作用下,产生内收的径向夹紧力,紧紧卡住落鱼外体。此时,在落鱼内腔的内卡瓦在矛杆斜面的作用下,产生向外的径向力,紧紧咬住落鱼内壁,这样,劈裂的管类落鱼管体就会被内外卡瓦紧紧卡死,实现打捞。该工具自2007年7月份研制成功以来,已在作业现场推广应用,截止到2008年7月份

3、,共实施作业打捞3井次,成功率100%。与以往采取套、磨、铣的办法处理落物相比,平均单井缩短施工时间6天(144小时)。三级单位意见(盖章)年月日评委会意见年月日3组合捞筒的研制与应用时间:2007年~2008年地点:井下作业大队提案人:姚志刚操作人:李旭光王凯苏愿忠袁海坤杜长征张磊发布人:李旭光一、问题的提出在上修的作业井中,管类落井事故时有发生。但有些落物由于管柱腐蚀或其它原因造成鱼头劈裂,致使打捞复杂化。如使用常规工具进行打捞,成功率极低,原因是管柱腐蚀或已经劈裂,管体变得极其脆弱。使用捞筒或母锥外捞时

4、,受内挤力的作用,管体内缩,无法将其抓牢,造成打捞失败;使用捞矛内捞时,受矛体径向力的作用,管体劈裂造成打捞失败。如采取套、磨、铣的方法进行处理,不仅大大延长了施工时间,还浪费了大量的作业成本。针对这种情况,研制了组合捞筒。二、目的意义研制组合打捞筒,提高了打捞成功率,省去了上大修带来的巨大的作业费用,缩短了作业施工周期,减少了作业占产时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厂降本增效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三、案例内容1、结构该工具是滑块捞矛与卡瓦捞筒的结合体,其原理就是利用内外捞相结合的方法将劈裂的管体仅仅夹死

5、,实现打捞。结构组成:主要由上接头、筒体、矛杆、内卡瓦、弹簧、外卡瓦、引鞋等组成32、作用原理:当组合捞筒的引鞋引入劈裂的落鱼之后,下放钻具,落鱼将内外卡瓦上推,压缩弹簧,使外卡瓦脱开筒体锥孔上行并逐渐分开,落鱼进入卡瓦,此时外卡瓦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被压下,将鱼顶抱住,并给鱼顶以初夹紧力;同时,内卡瓦依靠自重向下滑动,卡瓦与斜面产生位移,卡瓦齿面与矛杆中心线距离增加,使其打捞尺寸逐渐增大,直至与鱼腔内壁接触为止。上提钻具,外卡瓦在锥面的作用下,产生内收的径向夹紧力,紧紧卡住落鱼外体。此时,在落鱼内腔的内卡瓦在矛

6、杆斜面的作用下,产生向外的径向力,紧紧咬住落鱼内壁,这样,劈裂的管类落鱼管体就会被内外卡瓦紧紧卡死,实现打捞。四、操作方法1、地面检查内卡瓦能否自由下滑,并在卡瓦滑道上涂机油,用手来回滑动,使其运动灵活。压缩外卡瓦,观察其是否具有弹簧压缩力。2、下钻柱至鱼顶30m左右,要放慢下放速度,记好悬重与方入。3、下放钻柱,引入鱼腔,观察碰鱼放入与入鱼放入及悬重变化。4、上提钻具,当悬重明显增加,证明已经捞获,即可起钻。若落鱼较轻,指重表反映不明显时,可转动钻具9003重复打捞次数,再进行提钻。5、工具起出地面时,应将

7、工具从鱼顶上卸下,用清水将内腔冲洗干净,并用机油浸泡,逐件拆开并清洗检查,如有损坏或变形,应及时更换,然后涂黄油组装好并进行地面检验,合格后,入库待发。五、效益评价1、研究组合捞筒投入费用0.5万元;2、按每年实施工作量3井次计算,缩短作业时间144小时×3=432小时。节约作业劳务费用19万元、节约套磨铣施工特车费用11万元,两项合计共30万元;3、避免了因套磨铣施工时工作液对油层的污染,保护了油气层;4、累计减少占产时间432/24=18天,按日增油2.5吨计算,累计增油45吨,创效13万元。累计创效43

8、万元;投入产出比1:86六、综述该工具自2007年7月份研制成功以来,已在作业现场推广应用,截止到2008年7月份,共实施作业打捞3井次,成功率100%。与以往采取套、磨、铣的办法处理落物相比,平均单井缩短施工时间6天(144小时)。节约作业劳务费用19万元、节约套磨铣施工特车费用11万元、累计减少占产时间18天,按日增油2.5吨计算,累计增油45吨,创效13万元、合计创效43万元。避免了因套磨铣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