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集约用地

大力推进集约用地

ID:38338514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0

大力推进集约用地_第1页
大力推进集约用地_第2页
大力推进集约用地_第3页
大力推进集约用地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力推进集约用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推行集约高效用地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当前,我市正处于“实现新崛起、建设新德州”的关键时期,随着“南融北接”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将持续增加。但是,近年来,国家严把土地闸门,从严从紧计划供地,分配我市的用地指标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如何破解土地瓶颈,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进行简要汇报:一、全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需求缺口较大近年来,国家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严格的年度计划管理,省下达我市的年度用地指标在6000亩左右。而我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实际需求是1.4万亩左右,用地指标满足度只有43%,年度

2、需求缺口达7000多亩。为弥补缺口,我市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破解途径,通过采取“点供”、单独选址、增减挂钩等措施,2007年以来共争取计划外用地指标两万多亩,有效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有其时效性或局限性,面对未来持续不断的用地需求,要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仍须寻求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持续性破解土地瓶颈的好路子。二、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推行集约高效用地成为我市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与全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有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居民点布局松散、一户多宅、低效利用现象普遍4。全市农村人均

3、居住用地252平方米,属省内最高,严重超出国标人均150平方米的标准,如果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使用土地,居民点理论腾地潜力约60万亩。另一方面,城镇建设用地低效利用、闲置现象普遍。2008年全市地均GDP为13.51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总产值为68.77万元/公顷,仅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8%和60%。据调查,全市城镇建设用地中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的空闲地约6千亩;废弃砖瓦窑厂、七站八所、学校等闲置土地约6万亩;另外,各类工业园区低效利用土地现象比较普遍。综合以上数据,全市现有城乡建设用地理论腾地潜力接近70万亩,如果每年挖潜盘活其中的1%,就能提供7

4、千亩建设用地,可基本解除用地指标不足的制约。因此,努力转变现有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方式,加快由粗放低效利用向集约高效转变,是我市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破解土地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三、推行集约高效用地的几点建议第一、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推进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主要是农村居民点)整治新增耕地,并等量取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政策,是有效缓解土地计划指标不足的重要手段。按照《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城乡挂钩总规模为180万亩,分配我市的挂钩总规模是14.5万亩,平均每年近1万亩。因挂钩工作政策性强、资金投入大、

5、涉及部门多等原因,2006年至今,我市实际挂钩规模只有8000多亩,平均每年2000多亩,这与全市农村居民点4腾地潜力相比、与弥补土地需求缺口相比、与省分配我市的挂钩总规模相比,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推动挂钩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运转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当前,村级班子的顺利合并,为实施挂钩奠定了坚实的行政管理基础。建议市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将挂钩、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项工作合为一体,统一组织、协调、督导。二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可用于挂钩项目的资金主要包括:挂钩置换指标用于城镇的收取的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

6、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政府土地纯收益;政府平均土地纯收益20%的农用地开发资金;省、市两级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年度资金总量在7亿元左右,如果资金全部到位,能满足每年实施挂钩1万多亩的资金需求,可至少为城镇提供7千亩的新增建设用地。三是由市政府组织建立挂钩指标交易市场,实现挂钩指标的市场化运作、规范化交易。县(市、区)结余的挂钩指标,可在市场挂牌、公开交易。如中心城区挂钩潜力小,为保障发展用地,中心城区可购买县(市)挂钩结余指标。通过挂钩指标的市场化流转,不仅使挂钩指标用于急需用地的地方,还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土地收益,获取更多的挂钩资

7、金。第二、多措并举,盘活城镇空闲和低效利用土地。一是对城镇建设用地中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以及废弃的砖瓦窑厂等闲置土地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建立“可利用土地数据库”,新项目用地要先从数据库中筛选;二是对建设周期过长或批而未建的,督促企业加快建设进度、收取土地闲置费或依法收回土地;三是加快实施城中村、城边村4改造,平房改楼房,能节省60-70%的建设用地。四是对新上项目用地,在严格执行国家投资标准的前提下,加强批后监管,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第三、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和用地者集约高效用地。对推进集约高效用地来说,用好利益手段,起到的将是“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应

8、。一是建立地方政府集约用地考核制度。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