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生物教学的“度”

把握生物教学的“度”

ID:38339737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0

把握生物教学的“度”_第1页
把握生物教学的“度”_第2页
把握生物教学的“度”_第3页
资源描述:

《把握生物教学的“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生物教学的“度”一、知识的广度在我看来,知识的广度就是一节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在我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总是认为讲课应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教,生怕学生有疑惑,但是结果却不甚理想,很多时候完不成当堂教学任务,即使完成也如蜻蜓点水,学生抓不住重点,概念不甚清晰。因此,我慢慢认识到,要上好一堂生物课,必须处理好全面讲述和重点讲述的关系,要突出重点知识、核心概念。如何确定重点知识,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这些都是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教学时,要紧扣抽象理论,补充典型实例,经过具体分析,再上

2、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对于补充、拓展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一定要适时适度!二、知识的难度知识的难度主要决定于一节课中难点的多少和性质。难点是指教材中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内容。哪些内容易成为教材的难点呢?我归纳了一下:第一,教材中内容庞杂,头绪纷繁的问题。比如必修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出现了许多新术语;第二是属于微观领域,对空间想象思维、空间感受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内容。比如必修1讲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对于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往往难以形成正确的

3、空间形象,还有比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部分学生不能建立清晰的概念;第三是用到其他学科知识或技术,学生又缺乏相应基础的内容。例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学习必须以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遗传因子的发现”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概率统计思维,必修模块中介绍的很多科学家的实验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这是生物学与物理学、与技术的联系,学生不好理解。理清了教材的难点来源,知道了为什么这些内容易成为难点,也就能想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新术语比较多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比、区分、建立知识网络图;对于微观、需要较强的空间

4、感受能力的内容,多采用直观教学,比如使用图片、视频、动画、模型等,化抽象为形象;对于需要其他学科作基础的知识,在讲授生物学知识前最好做好铺垫。教材中不同的知识体系,其难点的地位亦不完全一样,故处理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如果难点内容就是重点内容,教学中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全力以赴地去突破;如果难点内容并非重点内容,则适当疏通,使学生理解,有针对性地去突破。三、学生的程度教学,离不开“教”,更离不开“学”。“教”与“学”是一个对立统一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决定了教学内容

5、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比如实验班学生普遍爱学,课堂纪律好,教学侧重知识点的讲授,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创新能力、批判意识的培养;而平行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高,对自己要求低,则教学时更注重组织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时刻记着增强知识讲授的趣味性,哪怕知识点少讲一些也没关系。四、挖掘教材的深度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习的材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载体,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是提

6、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教师在备课时若对教材研究不够,则挖掘不出教材中隐含的内容,不能让教材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教材的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只有深入钻研课标、教材,把握其编排思路,挖掘其精神本质,才能在使用教材时游刃有余,课堂教学才能讲得深入浅出,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程度。五、教师的风度风度仪表就是以言语、举止、态度为表征,在社会交往中体现一个人的德、才、体、貌等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或独特风貌。一个好的教师其实就是一个活的榜样。教师的风度仪表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古人云:“其身

7、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教师要注意以下的风度:朴素大方的服饰美,稳重端庄的行为美,谦逊和蔼的气质美,等等。 课堂上,教师的风度集中体现“精”“气”“神”三个字上。教师精神振作,讲课充满自信、激情飞扬,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感染打动学生,造就学生的精神和气魄。教师气聚神凝,讲课语韵顿挫抑扬、铿锵有力,能孕育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教师神思洒脱,讲课纵横捭阖、张弛有度,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激起他们参与的欲望。失去“精”“气”“神”的课堂,收获的也许永远是失望;缺乏“精”“气”“神”的教师永远也不会成为一名好

8、教师。以上所言皆为个人这两年的肤浅感受,肯定有诸多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我觉得,教学是一株常青之树,它的每一片新叶、鲜花和甜美的果实,都需要我们辛勤的耕耘,希望我能做一个合格的园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