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学生的心灵 点燃智慧的火种

放飞学生的心灵 点燃智慧的火种

ID:38340460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0

放飞学生的心灵  点燃智慧的火种_第1页
放飞学生的心灵  点燃智慧的火种_第2页
放飞学生的心灵  点燃智慧的火种_第3页
放飞学生的心灵  点燃智慧的火种_第4页
放飞学生的心灵  点燃智慧的火种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飞学生的心灵 点燃智慧的火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放飞学生的心灵点燃智慧的火种赣榆县金山镇中心小学董园园[内容摘要]本文从“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创设条件,提供自主探索机会、提供材料,创设自主探索条件、动手操作,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作为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让学生在课上真正“活”起来,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乐园。[关键词]活动激发创设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

2、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创设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前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结点,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感兴

3、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例如《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妈妈买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三兄弟吃。猴妈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大兄弟灵灵其中的1块。二兄弟聪聪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二兄弟聪聪其中的2块。三兄弟皮皮更贪吃,非要3块不可,猴妈妈就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了三兄弟皮皮其中的3块。三兄弟谁分到的饼最多呢?生1:灵灵最多。生2:皮皮最多。生3:三

4、兄弟分到的饼同样多。师:到底谁分到的饼最多呢?同学们可以动动你聪明的大脑,自己去探索,寻找答案。学生的兴致很高,他们有的画线段图,有的在折纸……最后大家找到猴妈妈分饼的秘密。学生充满了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践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本现成结论变为学生探索的对象,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学材料实践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这种以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也能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新的知识。二、创设条件,提供自

5、主探索机会学生有了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还需要有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千方百计地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机会,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落脚点。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当揭示课题之后,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两大探索性的问题:一是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存在怎样的关系?二是怎样求圆的面积?教师必须做好“向导”,要使学生明确,第一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圆的面积(操作、计算)与它的半径关系,第二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灵活运用)求解。在学生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时,教给他们三种

6、学习方法:第一,猜想。让学生大胆猜想,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第二,操作计算,探索出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的关系,以前在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时,采用什么方法,这里能用吗?试试看,你能拼成哪些近似的平面图形?第三,推导,利用圆面积与它的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索学习过程,让他们动手操作、计算、观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又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探索方法,学会怎样通过实践获取事实,发现规律。三、提供材料,创设自主探索条件“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

7、知特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例如《容积单位》的教学学具:教师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带5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水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位学生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生:我们将1升满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生:我们组把500毫升的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