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经典 生教育智慧

读教育经典 生教育智慧

ID:38346545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0

读教育经典 生教育智慧_第1页
读教育经典 生教育智慧_第2页
读教育经典 生教育智慧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教育经典 生教育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教育经典,生教学智慧一、如何读教育经典研读教育经典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促使教育教学走向高效。为此这个过程是读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包括“通读、精读、品读、自省、撰写、运用”等几个阶段。“通读”——即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精读”——要结合文章后面的名家“导读”,了解作家及其主要教育观点、提炼文章思想精髓,解决通读时产生的疑点难点。“品读”——读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篇文章,不同人读后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在两轮读后,我们已基本读懂文章,文中的哪一处一定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它可能

2、是文章主旨,可能是内容之一,可能是某个侧面、某句话,将它细细品读,一句一句的,反复地,对比着去读,去思考去分析,就会产生独特感受,这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常说的“感点”。“自省”——即把从研读教育经典过程中获得的理论、思想、观点与自己过去的认识、做法相对照,进行反思、分析、解剖,判断正误优劣,把以往成功的经验上升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认识,或找出失败的原因,进而确定改进教学工作的方向、途径和措施。这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  “撰写”——写,不仅能把读书、自省过程中产生的点滴思想条理化、层次化、系统化,而且能促使我们把

3、原来没想清楚的问题进一步想清楚,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撰写读书感悟,要包括“引——议——联——结”四个基本步骤,即先围绕感点,引述原文中的材料;然后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也就是亮明自己的论点;再联系自己教学实际,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总结得失,来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最后总结全文,进一步升华感点。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下一步改进整体目标。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研读过程中的“撰写”,除了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体会外,更重要的是写论文、研究报告或经验文章。  “运用”——学以致用,研读教育经典

4、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学得的理论、思想、观点用来指导教育科研活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更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高效能。二、我读《新的学生观对教师与教学的影响》我研读《新的学生观对教师与教学的影响》就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通读”初读题目后,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新的学生观”指得是怎样的学生观?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是发展的、有独立个性的、需要尊重的人”一致吗?这个学生观对教师与教学有几方面的影响呢?带着这两个问题逐段通读全文,了解到文章围绕“面向全体学生”这一中心安排了四方面内容:1、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给所有学生均

5、等学习机会,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2、集中授课与个别辅导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3、教师要对所有学生树立信心,相信他们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潜力;4、教师还可以借助家长和其他学生的力量转化后进生。通读基本解决了我的疑问,学生观与我们认识的是一致的,四部分内容分别关于“教学方法”、“个别辅导”、“信任学生的能力”、“小组学习、家长辅导”。但是这四个部分分别从课内讲到课外,又从教师讲到学生,角度不同,到底什么逻辑关系呢?我没有理解透,于是结合“导读”进行“精读”。“精读”“导读”先为我们介绍了文章作者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及其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核心

6、思想为“掌握学习”。顾名思义,“掌握学习”就是学生人人都能掌握所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教师“为掌握而教”,就必须面向全体,以所有学生发展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为掌握而学”,树立信心,在教师有效教学方法指导下,辅之教师和家长的个别指导和同学间小组学习,最终达到预定学习目标。又经过网络学习,我还知道了布鲁姆确定了“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序:第一,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第二,群体教学;第三,形成性评价;第四,矫正学习;五,再次形成性评价;第六,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了解了以上内容后,就理清了全文脉络,作者论述的就是“掌握学习”的逐个要素,由浅入深,由“保

7、全”到“转差”,从有效教学到有效评价、有效辅导。“品读”几遍读下来,我发现文章中的许多论述与我们近几年熟知的教育理论是相近的,因此轻易达成共鸣,也有地方让我触动。如“教师在新的学期或者新课程的开始时,总怀有这样的想法:某些学生能同学得好,某些学生将学得很差、某些学生将达到一般水平。通常在学期第一个月末,教师就把学生分为以上几类。这种分类过程很可能照样持续下去,贯穿整个学期和整个课程始终。而学生最终接受了教师对他们以及学习能力的看法。”看了这几句话,我很认同他说的“教师给学生定性分类”这一点,但最后一句话“学生最终接受了教师对他们以及学习能力的

8、看法”,给我很大触动,于是进行了反复品读。因为在我看来学生学习能力差,跟他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智力水平密切相关,我从未意识到老师的消极评价会让学生坚定不移地相信了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