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

ID:38356776

大小:18.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1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_第1页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_第2页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博物馆建筑赏析班级:10建筑设计3班姓名:倪琳学号:1032203319苏州博物馆是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笔之作,贝聿铭是美籍华人,祖籍在苏州,他曾设计的肯尼迪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经典之作。苏州博物馆于06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博物馆是现代和传统完璧的结合。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新馆紧邻拙政园、狮子林等苏州古城的文化精华,在这样的环境中建造一座崭新建筑,并使其与周围融为一体,实属不易。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

2、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它就想一位跳动在现代气息的脉搏中而又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学者。它的粉墙黛瓦,它的钢筋铁骨,与这个城市与这个时代融合的天衣无缝。博物馆高高的白墙阻隔着今日的苏州城貌,它自成一体空间,尊放着苏州的历史遗存。无论是出自对历史的尊重,还是出自提示一种阅读历史方式的需要,或是出自贝先生的建筑理念,苏州博物馆最终出落得有如象风清月白中的白莲一样,静静地飘落在古城之中,那么安详,那么清素。在建筑立面高度上,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参照东侧的忠王府高度,博物馆建筑以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高度控制在63米之内

3、;局部建有二层,高度16米。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中轴对称布局方式,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而庭院以及展厅在空间序列上沿南北方向层层递近,也符合苏州古城民居的生长规律。博物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两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含有传统建筑文化中大门的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步入博物馆大门可以看到一个空旷的庭院。建筑采用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及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央

4、大厅,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区的枢纽。中央大厅屋顶之上,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大约占博物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是一座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直曲小桥。主庭院北墙与拙政园中的补园相邻,而水景始于北墙,仿佛由拙政园引水而出。北墙下是以山东泰山石为材料的片石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与相邻的拙政园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灯光照射下的

5、片石假山层层叠叠,此时假山已不再是假山,更像是自然界中真实的群山。贝聿铭创作此景的灵感来自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山水画。夜色下的博物馆主庭院,也别有一番意境,3一些细部比如灯具的设计也与整体风格相协调。偌大一个博物馆,东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北依名胜极品拙政园,西南面对千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院落。其风韵,其神采,其姿色浑然一体。现代流派的苏州博物馆,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奇迹,也是一种人性关怀和民族亲情的彰显。正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苏州博物馆是贝律铭先生的私生女,在这座独特的建筑里糅合了贝老先生的建筑创作精魂,让人深深折服!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