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_钓鱼的启示_林丽云

教育部参赛_钓鱼的启示_林丽云

ID:38369765

大小: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1

教育部参赛_钓鱼的启示_林丽云_第1页
教育部参赛_钓鱼的启示_林丽云_第2页
教育部参赛_钓鱼的启示_林丽云_第3页
教育部参赛_钓鱼的启示_林丽云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育部参赛_钓鱼的启示_林丽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查找新字的拼音和新词的意思。二、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教育方面: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课文、想象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三、教材分析小学五

2、年级课文《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在34年前,作者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求作者把好不容易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虽然当时作者很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等到自己成功的那一天才明白爸爸的用意。文中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使学生懂得,自觉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素养。所以,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在教学前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教师自己对课文作

3、深入的了解。通过上网研究大量关于本课的练习,了解本课的重点。制作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这是一篇富含道理性的记叙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的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通过辩论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本课都是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等有效手段,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能力和想象力。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4.了解课文

4、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大家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的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文章选入课文时的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2.教师板书题目,齐读课题。师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号,并把不认识的字或词画出来。2.借助字典弄清

5、楚不认识的生字,包括读音、偏旁部首、笔顺、笔画等。3.尝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教师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实践”等词语。4、听课文范读,加深对生字新词的学习,同时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从课题“钓鱼”和“启示”这两个词,你认为课文的内容会是什么?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不是主要讲“钓鱼”和“启示”两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相应的部分。2.朗读“钓鱼”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钓鱼的过程的。3.朗读“启示”部分,画出“我”得到的启示。四、教师总结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

6、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五、作业布置1.抄写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二、深入理解(一)分析父亲的言行

7、1.默读“钓鱼”部分,思考:“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得意)2.但是,“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小组讨论:父亲为什么要看时间?父亲还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可能在想什么?(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3.师问:父亲最终作出了什么决定?(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区。)比较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区。②孩子,你把它放回湖里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8、(父亲态度的坚决,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9自然段,体会父亲对我教育的严格。(二)分析“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