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

ID:38375411

大小:7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6-1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1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2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3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4页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笔记 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人类社会传播1.传播学形成背景A.美国选举B.经济: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广告宣传C.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D.传播媒介:20世纪大众媒介的突飞猛进发展E.学科发展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符号学2.传播学的研究内容A.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B.人类传播的形态C.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3.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网上找的)传播学与新闻学在其演进过程中,曾有过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新闻学对传播学的诞生也确实起过催产的作用,但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一般认为:新闻学是报刊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研究或“术

2、”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侧重于理论研究或“学”的研究。新闻学以古老的“报学”研究为基础,偏重于微观研究、局部研究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的知识为基础,侧重于宏观研究、整体研究和双向研究。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信息的现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活动的现象。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研究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新闻学是一种专业研究,传播学是一种社会研究。(二)传播类型1.人内传播(1)人内传播的特性社会性和实践性(2

3、)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主我”是形式(有行为表现反应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各方面的影响)。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3)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

4、,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自我互动”本质上来说是他人的社会互动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他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的自我的关系。人不但与社会上的他人进行传播,而且与自我本身进行传播,即自我传播。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它是与他人的社会传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自我传播对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2.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动机A.获得信息B.建立与

5、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2)人际传播功能A.促进个人社会化形成B.影响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3)库利的“镜中我”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A.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B.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C.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这种以“镜中我”为

6、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他人的传播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己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3.群体传播(1)群体传播的定义群体传播就是讲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2)集合行为发生的条件A、结构性压力B、触发性事件C、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3)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A。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B、群体模仿与“匿名性”(例子:抢盐)4.组织传播(1)组织传播的定义组织围绕其本身目标,与组织成员,其他组织及社会环境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2)组织的

7、信息输入活动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3)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信息输出活动,即组织的宣传活动包括:A、公关宣传B、广告宣传C、企业标识系统宣传(4)组织危机的传播原则A、承担责任原则B、真诚沟通原则C、速度第一原则D、系统运行原则E、权威证实原则5.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的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的功能A、环境监测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文化传递功能D、娱乐功能E

8、、经济功能(3)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和上一题的ABCD逐条对应)A.正:满足信息需要,加强社会规范,授予地位,巩固统治,推动文化发展负:对社会体制潜伏的威胁、麻醉,文化的渗透与文化侵略B.正:设置主题,防止外来文化入侵负:助长顺从心理,减弱主动判断精神C.正:社会成员社会化,文化体系标准化负:降低平均教育标准,失去独创性D.正: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