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

ID:38376291

大小:463.9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1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_第1页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_第2页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_第3页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_第4页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_第5页
资源描述: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舌尖下的蘇軾曾嘗盡奇珍異味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詩詞聖手--蘇軾,出生於四川眉山的書香門第。由於父母的精心培養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好學,使他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來與眾不同的才能。在他10歲的時候就能寫出優秀的文章,13歲的時候就能修改老師賦的詩句。蘇軾從小就胸懷大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文學創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詩、詞、散文等表現了豪邁的氣概,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說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 蘇軾(1037-1101年) 蘇軾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他做官的地方,都為當地的人民做出了很多好事,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蘇軾先後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和司馬光的政策而遭受

2、到朝廷的排擠、迫害,不得已漂泊到了當時的廣東、海南等偏僻、荒涼的地方。 不僅如此,蘇軾還曾經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烹飪家和吃貨。他的一生多次遭到貶官,早已經看透了世態炎涼,不論到哪裡都照樣吟詩生活,尤其把自己愛好的“吃”寫在詩裡,並寫的有滋有味。 最近有一部反映中國飲食文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紅遍了大江南北。讓無數人去打開電視欣賞,並為之眼饞,紀錄片裡面講述了全國各地的小吃、名吃,甚至被無數網友稱之為《吃貨寶典》。我們中國人離不開吃,謀生叫“糊口”;崗位叫“飯碗”;受雇叫“混飯”;受人歡迎叫“吃香”;受人照顧叫“吃小灶”;花積蓄叫“吃老本”;混的好叫“吃得開”;不管他人叫“吃獨食”;

3、受到傷害叫“吃虧”;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女人嫉妒叫“吃醋”;甚至朋友一見面張嘴就是“吃了嗎”?吃的文化,在我們中國,可謂是源遠流長。 蘇軾一生,吃過很多別人不敢吃的稀奇動物。據說蘇東坡平生最愛吃魚,當年他吃魚常常是自己動手烹製,他在《魚蠻子》一詩中記述了他做鯉魚的方法:“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筆青蔬。”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一文,介紹他“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現在飯店裡的各種“東坡魚”的做法,應該還是

4、在蘇東坡的時候創造的。  東坡魚   宋人周紫芝《竹坡詩話》說,蘇東坡最喜歡吃豬肉。“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一件趣事。 那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他上任後,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並建橋以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現,又可蓄水灌田。這條堆築的長堤,改善了環境,既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後來形成了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 。   當時,老百姓讚頌蘇東坡為地方辦了這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送豬肉,來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那麼多的豬肉,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共用才對,就叫家人把肉

5、切成方塊塊,用他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他的家人在燒制時,把"連酒一起送"領會成"連酒一起燒"結果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讚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可口好吃。眾口讚揚,趣聞傳開,當時向蘇東坡求師就教的人中,除了來學書法的、學寫文章的外,也有人來學燒"東坡肉"。後農曆除夕夜,民間家家戶戶都製作東坡肉。相沿成俗,用來表示對甙的懷念之情。現在成為杭州一道傳統名菜。樓外樓菜館效法他的方法烹製這個菜,供應於世,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遂流傳至今.東坡肉 初到黃州蘇軾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

6、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他在紹聖元年1094年被貶為寧遠節度副使,當時已經59歲了。惠州位於嶺南,自古以來就是罪臣流放的地方,被稱為“蠻夷之鄉,瘴癘之地。”然而,到了惠州以後,蘇東坡覺得這裡山清水秀,人情純樸,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便深深地愛上了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人民。並在鄉親的幫助下,修建了新居。有一天他的兒子蘇過捧著一盤鮮荔枝給父親,蘇東坡嘗過以後非常喜歡,荔枝又喚起了他的創作靈感,寫下了,《荔枝歎》“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當蘇東坡被貶官到當時荒無人煙的海南島以後,在“吃”上就遇到了麻煩。“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

7、蕭條半月無。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鬥酒定膰吾。”這是蘇東坡六十四歲的時候在儋州所寫的一首詩。“儋州”如今在海南省西部地,當時此地生產很落後,米很稀少。蘇軾在《和陶勸農六首》小序說:“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所產杭稻,不足於食。”這首詩中說他半個月都不能喝上酒,吃飽飯。渴望鄰居能給他送來酒肉。 他曾經作詩到:“土人頓頓食薯子,,薦以薰鼠燒蝙蝠;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由此可見,在當時顛簸流離的境遇中,蘇東坡吃過癩蛤蟆,還可能吃過燒蝙蝠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