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物理复习1圆周运动

高中高考物理复习1圆周运动

ID:38381567

大小:1.00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6-11

高中高考物理复习1圆周运动_第1页
高中高考物理复习1圆周运动_第2页
高中高考物理复习1圆周运动_第3页
高中高考物理复习1圆周运动_第4页
高中高考物理复习1圆周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高考物理复习1圆周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圆周运动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其关系1、线速度v、角速度ω、半径r周期T、频率f、转速nv=2πrT=2πrf=2πrn=ωrT=1fω==2πf=2πn2πTFr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向心力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不做功.(2)大小:(3)方向:(1)作用:二、向心力向心力一定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三、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总是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1)物理意义:(2)大小:(3)方向:1、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总是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力2、向心力指向圆心,而物体运

2、动的方向沿切线方向,所以向心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在这个方向上没有加速度,速度大小不会改变,所以向心力的作用只是改变速度的方向。1、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理解3、对于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来说,m以及r、v、ω都是不变的,所以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却时刻在改变.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矢量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速运动。4、分析和解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重要的是把向心力的来源弄清楚.不要认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除了受到另外物体的作用,还要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向心力是按效

3、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要根据物体受力的实际情况判定1、确定研究对象。2、受力分析3、向心力公式(F合=F向,F供=F需,)。4、求解。F合。⑴、绳拉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⑵、圆锥摆⑶、人造地球卫星⑷、物体随水平圆盘做匀速周围运动2、向心力的来源: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洛仑兹力,以及它们的合力、分力都可以提供向心力74°四、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

4、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匀速圆周运动仅是速度方向变化而速度大小不变,仅存在向心加速度,故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速度的大小恒定方向在变,是变速曲线运动2、性质:1.特点:3.加速度和向心力:4.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1、如图示,皮带传送装置中,A、C两轮固定在同一转轴上,B轮固定在另一转轴上,B、C轮间用皮带相连。已知RA=30cm,RB=20cm,RC=10cm,则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为,线速度之比,加速度之比为。小结:在分析传

5、动装置的各物理量时.要抓住不等量和相等量的关系.同轴的各点角速度ω和n相等,而线速度v=ωr与半径r成正比.在不考虑皮带打滑的情况下.传动皮带与皮带连接的两轮边缘的各点线速度大小相等,而角速度ω=v/r与半径r成反比.圆周运动典型问题分析——三种面上的圆周运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⑴、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它在哪个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找到圆心和半径。⑵、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位置所处的状态,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分析哪些力提供了向心力——通常是摩擦力和绳子拉力。Fr一、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是由车轮与路面间

6、的静摩擦力提供的.如果转弯时速度过大,所需向心力F大于最大静摩擦力Fmax,汽车将做离心运动而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在公路弯道处,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ABC已知在旋转平台上,三个物体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A、B、C质量分别为2m、m、m,到轴的距离分别为R、R、2R,则A、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B、B的摩擦力最小C、当转台加速时,C比A先滑动D、当转台加速时,B比A先滑动一、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ABCD1、在匀速转动的水平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置用细线相连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和B,它们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圆盘

7、转速加大到两物体刚要发生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时烧断细线,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均沿切线方向滑动B.两物体均滑半径方向滑动离圆心越来越远C.两物体仍随圆盘一起转动不会发生滑动D.只有A仍随圆盘一起转动,不会发生滑动2、在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的转台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一条光滑的细绳,由转台中央小孔穿下,连结着另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如图所示。设M与转台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M与转台仍保持相对静止时,物体离转台中心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2、转台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一条光滑的细绳,由转台中央小孔穿下,连结着另一个质量为

8、m的物体,如图所示。设M与转台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M与小孔的距离为R,求角速度ω在什么范围内时,物体m处于静止状态。2、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以角速度ω=4rad/s匀速转动。M与m用细线相连,M=0.5kg,改变M到轴心的距离r,测得在25~50cm之间,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