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激活

让数学课堂成为激活

ID:38388817

大小:1.83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6-11

让数学课堂成为激活_第1页
让数学课堂成为激活_第2页
让数学课堂成为激活_第3页
让数学课堂成为激活_第4页
让数学课堂成为激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数学课堂成为激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数学课堂成为激活 创新思维的殿堂邓州市城区一初中王珂前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而数学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思维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根本,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组织,带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大胆交流,解疑释难,增强自信。只有这样,创新思维的培养才不是一句空话。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营造氛围,激励创新◆创设情境,激

2、趣创新◆探究操作,质疑创新◆发散思维,变式创新◆设计方案,实践创新一、营造氛围,激励创新教学是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孟母择邻”就是一个佐证。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激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界面,产生一种浓厚的想思,想说,想问,想干的探究欲望,更好的参与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探讨问题,互相启迪,自我提高

3、,不断增强心理素质,去完成认知过程中主动的再创造。案例1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营造的氛围是“小组pk赛”,即把学生按教室座位竖着分成1、3、5、7单号组和2、4、6、8双号组,其中1、2组,3、4组,5、6组,7、8组是课堂参与活动的pk组(每组有12—14人左右),课堂学习活动中,从分组讨论,个人展示,推选代表回答,板演解题过程,以及学习任务的检查落实等,都要pk。怎样pk呢?就是每次提出的问题,可以个人抢答,一人或多人合作回答;两组之间互提问题等。根据回答,解决问题的效果奖励10分,5分等。每组每名学生一周内上课回答问题最多3次,不参与

4、,不回答的学生要扣掉所在组的分数。鼓励小组同学互相合作,群策群力,帮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每周评出pk优胜组和优胜个人(即小组积分最高的和小组中课堂活动表现积极,见解独到的学生),除荣誉奖励,挂星上墙外,还有适当的物质奖励。比如发个作业本、笔,夏天热了发几瓶矿泉水等。实践证明,这样的竞赛活动可以以团队精神,团队荣誉充分的激发每个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参与知识的探究,踊跃展示自己的奇思妙解。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这样有激励的小组合作活动,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

5、,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动口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但要注意的是:(1)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师表形象最容易让学生亲近、感染、和敬佩,亲近了就会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还应注意教态的自然

6、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同时还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其次,教师应以平等的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合作小组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

7、选择,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学生差异,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以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将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二、创设情境,激趣创新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吸引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爱好和动力,一旦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到有兴趣,学习起来就会其乐无穷。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而只有产生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才会主动去研究,在研究中释放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充分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创设适宜的情境,促使学生循着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