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

ID:38396055

大小:1.41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6-11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_第1页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_第2页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_第3页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_第4页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1.黄公望的介绍2.黄公望的生平事件3.《富春山居图》解读4.黄公望的作品欣赏美学2班王甜甜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简介:生于南宋成淳五年(1269年),本姓陆,名坚,又名静坚,家住常熟子游巷,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的时候过继给浙江永嘉人黄乐为养子。据传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岁,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便改姓换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后又取了大痴道人、一峰道人等别号。左图:《黄公望半身像》取自道光九年《吴郡名贤图传赞》刻本,为清代孔继尧绘黄公望籍贯之迷历史文献关于黄公望籍贯

2、的记载,有多种说法。大致有平阳、常熟、富阳、永嘉等说法。平阳之外几说大致如下:1、常熟说较早者有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1316-?)《辍耕录》(四库全书本,卷八)所记:   黄子久散人公望,自号大痴,又号一峰,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继永嘉黄氏,颖悟明敏,博学强记,画山水宗董、巨,自成一家,可入逸品。2、富阳说《明一统志》(1461年成书)卷三十八:“黄公望,富阳人。”3、永嘉说  陶宗仪《辍耕录》已有黄公望,“本姓陆”,“继永嘉黄氏”之说。4.平阳说明万历间常熟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四库全书本)卷十四黄公望《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落款为“大痴

3、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帙有一”。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江山幽兴图》(纸本水墨)题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戏写”。黄公望生平黄公望出生之时是南宋政权末年,黄公望十一岁时,宋王朝彻底覆灭了。青年时代的公望本来还希望在政治上一展身手,投身仕途干一番大事业。事件一:黄公望大约在四十岁后,才得到浙西廉访使徐琰的引荐,担任浙西宪吏,管理田粮,黄公望的上司张闾,是个有名的贪官,元仁宗曾派他经理江南田粮,到江南后弄得民不聊生,盗贼四起,统治者不得不将他治罪,于延拈二年(1315年)九月逮捕入狱。为此黄公望也遭到连累,被逮入狱。但不久获释离京南返

4、。此次遭遇险丧性命,黄公望心灰意懒,便绝了仕途之望,开始了隐士生活,在松江一带卖卜。《虞山画志》说:“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掷水中,桥下殆满”。从这些记载中看出,黄公望从那时候起,便将自己身心融会在大自然和艺术中。他由同时代大画家、好友王蒙的介绍,获得了当时画坛名家赵孟頫的亲自指导,这时候黄公望已经五十岁了。事件二:出于对现实的无奈,黄公望六十岁后加入了全真教,受到道学精深的大师金月岩的指导。过上了云游山水,探讨风水要略,渔樵闲话的生活,排遣心中郁闷之情六十六岁时,并与张三丰、莫月、冷谦等道友交往,在苏州天德桥开设三教堂传道

5、,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活,往来往于苏州、杭州等地。自此与道教有了不解之缘。2010年富阳庙山坞发现一处八卦形墓地,推测古墓内的主人就是黄公望,因为这与志书记载和黄公望的道士身份甚为相符。墓地以八卦为形,墓葬在阳极鱼眼处。《富春山居图》背景黄公望79岁时来到富阳,感慨于这里的景色,并以富春江为背景为无用师和尚绘制了《富春山居图》,作品高33厘米,宽636.9厘米。作品距今有661年。《富春山居图》的传奇: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

6、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很长一段实践流落民间,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与吴湖帆商洽,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图卷的艺术技巧分析该图境界阔大,气势幽远。山峰多用披麻皴,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平沙用淡墨勾勒,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文人画所推崇的“惜墨如金”审美要求。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源于董、巨两家的演变与传承。黄公望把宋人的“高远”

7、以“幽远”代之。宋画的构图,通常是由近景到远景层叠上升。《富春山居图》表现了秋初之时富春江两岸的景色。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都生动不断地展示了江南优美风光,《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虽出于董源、巨然一派,但比之董、巨更简约,更少概念化,因而也就更详尽地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笔法既有湿笔披麻,另施长短干笔擦,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朦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黄公望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

8、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画作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