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论柳宗元永柳山水游记「无中生有」47

【精品】论柳宗元永柳山水游记「无中生有」47

ID:38398220

大小:91.0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6-11

【精品】论柳宗元永柳山水游记「无中生有」47_第1页
【精品】论柳宗元永柳山水游记「无中生有」47_第2页
【精品】论柳宗元永柳山水游记「无中生有」47_第3页
【精品】论柳宗元永柳山水游记「无中生有」47_第4页
【精品】论柳宗元永柳山水游记「无中生有」47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论柳宗元永柳山水游记「无中生有」4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論柳宗元永柳山水遊記「無中生有」的結構及其意義75論柳宗元永柳山水遊記「無中生有」的結構及其意義林明珠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中國語文教育學系(收稿日期:2002年11月30日;接受刊登日期:2003年5月22日)摘要本文針對《柳宗元集》中三卷書寫永柳山水的遊記詳加探討,分析其在「地以人勝」的創作觀影響下,此一系列作品充滿「無中生有」的創造性意義。文中指出其作品中,這樣創造性的歷程成為結構的一部份,是作品重要的主體之一;亦即其遊記是扣緊山水來敘寫,而其中蘊含的義理,與整個與山水敘寫雙關照應,融為一體。文中綰合其文以明道的主張,探其「無中生有」的遊記結構,以此最能說明上述融文采與意義於一爐的真諦

2、。此「無中生有」的遊記結構,先由創造性歷程之前對「無」的刻畫,次及「無中生有」的創造性歷程,再到對所生之「有」的深情凝視,最後深入思考由此結構所展現的意義,因此能呈顯柳宗元此系列作品創作實踐理論的意義。論柳宗元永柳山水遊記「無中生有」的結構及其意義75一、前言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大家,柳文的成就可說是早有定評。其文集中關於書寫永、柳的山水遊記,簡淡雋永,已成文學作品中寫景文的典範,有「文家絕境」的美譽清代古文家李剛己選評,其評語為:「按子厚記山水諸作,,其寄興之曠遠,狀物之工妙,直合陶謝之詩、揚馬之賦,鎔為一鑢,洵屬文家絕境」,見《桐城吳氏古文法》下編,李剛己選評,頁119。。這些作

3、品,原與其貶謫生涯密不可分,柳宗元半生謫居湖南(永州)、廣西(柳州),兩地「多名山削壁、清泉怪石,而子厚適以文章之雋傑,客茲土者久之。愚竊謂公與山川兩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巖穴之奇;非巖穴之怪且幽,亦無以發子厚之文」明茅坤《茅鹿門先生文集》卷七,見《柳宗元資料彙編》頁673。論柳宗元永柳山水遊記「無中生有」的結構及其意義75一、前言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大家,柳文的成就可說是早有定評。其文集中關於書寫永、柳的山水遊記,簡淡雋永,已成文學作品中寫景文的典範,有「文家絕境」的美譽清代古文家李剛己選評,其評語為:「按子厚記山水諸作,,其寄興之曠遠,狀物之工妙,直合陶謝之詩、揚馬之賦,

4、鎔為一鑢,洵屬文家絕境」,見《桐城吳氏古文法》下編,李剛己選評,頁119。。這些作品,原與其貶謫生涯密不可分,柳宗元半生謫居湖南(永州)、廣西(柳州),兩地「多名山削壁、清泉怪石,而子厚適以文章之雋傑,客茲土者久之。愚竊謂公與山川兩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以搜巖穴之奇;非巖穴之怪且幽,亦無以發子厚之文」明茅坤《茅鹿門先生文集》卷七,見《柳宗元資料彙編》頁673。論柳宗元永柳山水遊記「無中生有」的結構及其意義75,此中所發明者,正是指出山水與文人創作相應相生的情態。但若追根究底,則「人境相遭」的說法,尚不能深究柳宗元的創作底蘊,因其與元和時期同樣轉徙西南荒域之地的元和五大文人相比較,則

5、流貶時間之長,尚有劉禹錫;論詩文兼擅,則韓、劉、元、白都稱得上大家。因此,柳宗元此類文章的特出,在中唐元、白、韓、劉之外,另樹一幟,實不能僅以「人境相遭」理解之。換言之,以同遭長期流貶的劉禹錫相較,後者的成就在土風樂府和竹枝詞之作,也是不能僅以「窮而後工」理解之,關於此點,詳見筆者另文〈論劉禹錫土風樂府與竹枝詞的書寫意義〉的討論。如果再對照韓愈與流貶相關的文學創作,不僅是書寫亭臺樓閣等「記」體文章很少即使將流貶經驗以外的文學創作全數計入,韓愈文集中「記」體的文章,數量還是很少。據筆者翻查《韓昌黎文集》中,僅得八篇。其中僅〈燕喜亭記〉有較多關於山水的刻畫,至如〈汴州東西水門記〉是以論為記

6、,餘者則多以記事為主,如〈藍田縣丞廳壁記〉、〈新修滕王閣記〉、〈徐泗豪三州節度掌書記廳石記〉之類。參見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唐]韓愈著《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即如名篇〈燕喜亭記〉,其書寫重心也不在對景物的觀照,而多是「緣情事以為波瀾」引自《方望溪先生全集》卷六,[清]方苞著。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另,陳後山亦云:「退之作記,記其事耳;今之記,乃論也。」引自《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卷二,〈汴州東西水門記〉篇題下。的表現手法。由此可知,上述的差異,必與作者性格、思想、學養所凝聚而發顯的文學創作觀有密切關係。準此,筆者

7、對柳宗元永柳山水遊記書寫的觀察推論,認為其具積極的地誌書寫意識,並以此實踐「文以明道」的文學創作觀,才是此類作品書寫的意義所在。此一創作觀,最早也最清楚的在其初抵貶謫地永州時所寫的〈永州龍興寺西軒記〉可以看出,其後也散見在書寫永柳山水的遊記之中。更重要的是,在「地以人勝」的創作觀影響下,此一系列作品充滿「無中生有」的創造性意義,在作品中將這樣創造性的歷程作為結構的一部份,成為作品重要的主體之一,並以此實踐「文以明道」的文學主張,這是過去研究所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