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ID:38407015

大小:356.05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6-12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_第1页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_第2页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_第3页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_第4页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眼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眼科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德州市立医院院感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感染,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2011年7月,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发生白内障患者手术感染事件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7月16日上午施行的15名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7名相继发生术后内眼感染。7名患者内眼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其中6名病情明显好转,1名行眼球内容物去除术后病情稳定。经调查,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致病菌为绿脓杆菌。存在问题:(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该院没有按

2、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院感管理工作隶属于护理部,未建立独立的院感管理部门,院感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不规范,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手术设备配置不足,超声乳化机管道、超声乳化机手柄及注吸手柄仅有一套,首台手术前能做到高压灭菌,连台手术间仅能对超声乳化机手柄及注吸手柄前段进行消毒液浸泡消毒,未能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未实行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工作未归到供应室统一管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处理流程不规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不落实,用于手术器械灭菌的小型压力灭菌器未按规定做

3、生物学监测,手术室管理的诸多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三)院感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 该院院感知识学习培训不落实,医护人员院感防控意识淡薄,知识掌握欠缺。特别是院感管理兼职人员及手术室等重点部门的管理人员院感知识缺乏,防控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管理松懈。二、  处理结果 事件发生后,临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临汾市卫生局已责成尧都区眼科医院暂停相关诊疗活动,限期整改,完善并落实院感管理的相关制度。同时,责成尧都区卫生局对尧都区眼科医院有关责任人做出处理,给予院长行政记过处分、主管副院长行政记大过处分;撤销负责院感工作的护士长、医

4、务科科长、白内障科主任、白内障科护士长的行政职务;给予该事件涉及的1名责任医师和3名责任护士暂停执业活动6个月的行政处罚。存在问题:无菌观念不到位眼科器械的清洗、灭菌不符合要求卡式消毒锅的使用手术过程管理缺陷眼科门诊手术室监测不到位一、概念手术是指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外科医师至少在其皮肤或黏膜上做一个切口,包括腹腔镜,并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缝合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浅表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二、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

5、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但不伴有明显污染。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从

6、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炎症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下面情况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2.外阴切口术或者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者肝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d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

7、/腔隙部分。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其他感染证据。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一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

8、离出致病菌。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四、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类别危险因素病人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抽烟、肥胖、远处感染灶、有微生物移生、免疫反应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