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OSI分层模型的意义

理解OSI分层模型的意义

ID:38407923

大小:1.14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12

理解OSI分层模型的意义_第1页
理解OSI分层模型的意义_第2页
理解OSI分层模型的意义_第3页
理解OSI分层模型的意义_第4页
理解OSI分层模型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解OSI分层模型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章内容回顾计算机包含哪些组件?主板、CPU、硬盘、内存、显卡、声卡、网卡、DVD驱动、机箱计算机的组装驱动的安装操作系统的安装Page1/31OSI参考模型第2章本章目标理解OSI分层模型的意义掌握OSI7层模型每一层的名称与功能理解数据在网络中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封装和拆封装的过程Page3/31本章结构分层模型数据通信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同层之间:协议相同协议分层OSI参考模型介绍数据包封装与解封装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功能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TCP/IP与OSI模型的对比Page4/3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4-

2、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1946年产生第一台数字计算机1954年收发器终端的产生60年代初,由多重线路控制器参与组成的网络,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ModemModemModemModemPage5/3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4-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1964年,Baran提出存储转发概念DABCdata暂存,查找转发表,转发到相应的端口Page6/3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4-3分组首部分组首部分组首部010111001010011110111110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1964年,Baran提出存储转发概念1966年,David提出分组概念1969年,D

3、ARPA的计算机分组交换网ARPANET投入运行Page7/3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4-41977年OSI参考模型的提出,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到第三个阶段Page8/31网络体系的演变过程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7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21世纪网络概念萌芽阶段提出分组交换概念稳步发展与应用提出OSI参考模型体系结构成熟发展Internet广泛应用后TCP/IP模型时代Page9/31阶段总结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由多重线路控制器参与组成的网络面向终端的通信网--计算机是网络的控制中心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子网为中心ARPANET的成功运行

4、第三代计算机网络OSI参考模型出现Page10/3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DataPage11/31什么是协议什么是协议?为了使数据可以在网络上从源传递到目的地,网络上所有设备需要“讲”相同的“语言”描述网络通信中“语言”规范的一组规则就是协议例如:两个人交谈,必须使用相同的语言,如果你说汉语,他说阿拉伯语……数据通信协议的定义决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的一组规则或者一组惯例@#&$%……Page12/31协议分层2-1网络通信的过程很复杂数据以电子信号的形式穿越介质到达正确的计算机,然后转换成最初的形式,以便接收者能够阅读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协议进行了

5、分层设计Page13/31协议分层2-2分层设计的意义用户服务层的模块设计可相对独立于具体的通信线路和通信硬件接口的差别而通信服务层的模块设计又可相对独立于具体用户应用要求的不同例如:文件传输或电子邮件服务模块的设计,不必关心底层通信线路是光纤还是双绞线Page14/31服务与服务访问点服务是网络中各层向其相邻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服务访问点(SAP)N+1层实体是通过N层的SAP来使用N层所提供的服务SAP相当于相邻层之间的接口Page15/31服务类型面向连接的服务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之后再断开连接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不需要携带目的地址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

6、性无连接的服务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直接发送数据每个报文都带有完整的目的地址不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Page16/31服务元素元素意义举例请求(Request)用户请求建立一个连接用户拨号指示(Indication)服务提供者向被呼叫方示意有人请求建立连接被呼叫用户电话振铃响应(Response)被呼叫方用来表示接受建立连接的请求被呼叫方摘机确认(Confirm)服务提供者通知呼叫方建立连接的请求已被接受呼叫方听到拨号音停止,对方摘机面向连接的服务在建立连接和断开连接过程中,使用以下几个服务元素Page17/31服务元素举例11112222拨号2222,请求建立

7、连接振铃,得到建立连接的指示摘机,对连接请求的响应听到振铃音停止,得到建立连接的确认连接已建立,这时可以通电话了关于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在传输层协议中将有应用Page18/31OSI协议模型通信协议协议分层OSI7层模型通信的双方需要“讲”相同的语言网络通信的过程很复杂,为了降低复杂性1974年,ISO组织发布了OSI参考模型OSI(OpenSystemInternetwork)是开放的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Page19/31邮局实例2-2写信人邮局运输部门收信人邮局甲地乙地Page20/31邮局实例2-2邮局对于写信人来说是下层运输部门是邮局的下层--下

8、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使用相同的语言邮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