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

论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

ID:38422194

大小:78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2

论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_第1页
论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_第2页
论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_第3页
论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述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80年代中期以来,在地震地层学的基础上诞生了层序地层学,使古老的地层学的研究产生了新的飞跃,同时对油气勘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一种勘探工具,层序地层学被用于确定生油区、储层砂岩的位置和盖层情况,因为层序内的地层是有系统的、可预测的相组。它能依据地震资料,再加上少量分散的测井资料来预测一个带的岩石组分。层序地层学综合测井资料、化石资料及地震反射特征来解释岩石的组合及沉积环境。更重要的是层序地层学通过不同规模层序的划分、体系域等的识别,使油气与各体系域中的沉积体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和空间配置有规律地联系起来,从而使油气预测更为有效[1~3]。1、层序

2、地层与隐蔽油气藏的关系1995年,据G.R.Baum统计,世界上大部分油气田86%的储量赋存于低水位体系域中,只有12%与水进体系有关,2%与高水位体系域有关。1997年,易绍国等对松辽盆地东南部梨树-德惠凹陷的主要试油层段的体系域属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约72%的油气段分布在低水位体系域中,24%的油气段分布在高水位体系域中,4%的油气段分布在水进体系域中。80年代以来,见效最大的是墨西哥湾上第三系,以富砂厚层盆底扇体系含油气最丰富;其次为斜坡扇,质量良好的储层分布于水道及邻近的天然堤中;再则为前积楔状体,高质量的储集砂岩分布于浊积相和三角洲前缘相中,在这些地区曾找到2

3、00多亿桶原油。D.W.Bowen对科罗拉多的宾夕法尼亚Morrow组作过层序地层分析,集中注意力于下切谷式盆底扇浊流体系,新发现了9个油田,14口探井获得成功。由此看来,油气藏的分布与体系域类型有一定的关系。除少数盆地外,大多数油气藏都赋存于低水位体系域中。而与低水位体系域有关的油气藏多数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其中包括盆底扇、水下扇形成的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和前积楔附近形成的与三角洲或者河口湾有关的地层尖灭油气藏及与逆着海口或者湖口向上追溯的古河道有关的油气藏。2、基本原理与方法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是:周期性的海(或湖)平面变化控制旋回性的沉积作用川;层序是同一周期同一旋回的沉积作

4、用所构成的年代地层格架内的一套岩石组合[2];层序界面代表的是等时面,它既是前一沉积旋回的最终表现,又是后一沉积旋回沉积作用的开始,因而也是一个沉积事件面[3]。层序地层学的周期性、旋回性和等时性原则为岩相的分布模式和生储盖层的分布规律做出了有效预测:(一)层序内部的生储盖组合的配置是有规律的。在层序界面附近是储集岩发育的主要部位,而在层序内部最大湖泛期则形成了细粒、富有机质(相对上下围岩)的凝缩段沉积,当凝缩段中有机质指标达到烃源岩标准且发育的部位处于生烃门限深度之下时为成熟烃源岩,否则充当盖层[(二)陆相断陷湖盆在低位体系域和湖盆扩张体系域的早期由于水体浅而受局限,且古地形

5、高差较大,往往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在湖盆收缩体系域的晚期由于湖盆水体收缩,往往发育进积型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泛滥平原沉积,因而沿层序界面附近是寻找三角洲砂体和河道砂体的重要地区。(三)相对湖平面的周期性变化造成了沉积的多旋回性,因而也造成了陆相断陷湖盆的多套生储盖组合和多套含油气层系的发育闭。对研究区运用测井等时地层分形成像技术和三维地震沿层(古沉积作用面)信息提取成像技术以及其它相关地震相分析技术在等时格架内对生储盖层的时空配置进行了研究与预测。3、研究方法和思路图1是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经验,提出的运用层序地层学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的工作流程和研究思路。首先,区域地质、地震、

6、钻井(测井)和露头(或岩心)资料是研究层序地层的第一手资料。前期勘探成效和前人研究成果是进行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基础和起点。研究的具体步骤是,先从测井资料入手,识别准层序(向上变粗的和向上变细的或对称的)、准层序组(相同样式的准层序组合)、密集段(通常为高伽玛、低电位和低电阻);并且配合生物地层学资料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确定年代地层格架;接着在地震剖面上寻找反射终止点,识别不整合面(削截、顶超等)和最大海(洪)泛面(地震剖面上的下超面)[4],结合测井信息和古生物资料进行经典层序地层学研究,划分一级层序(巨层序)、二级层序(超层序)、三级层序(沉积层序,即通常所说的层序)及其体系域,

7、作合成地震记录,将地震和测井解释结果联系起来,建立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通过露头或岩心观察对地震和测井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和完善,并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利用岩心或测井曲线,作Fischer图解,分析可容空间变化和地层基准面旋回(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以地层基准面旋回(上升和下降)为依据,进行连井地层精细对比;进行地震相分析,根据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关系将其转化为沉积相,作反射振幅(或波阻抗)平面分布图,在地震相分析基础上,解释地震微相,研究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综合分析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