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4)-诗歌的表达技巧3

古代诗歌鉴赏(4)-诗歌的表达技巧3

ID:38425573

大小:1.43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6-12

古代诗歌鉴赏(4)-诗歌的表达技巧3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4)-诗歌的表达技巧3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4)-诗歌的表达技巧3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4)-诗歌的表达技巧3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4)-诗歌的表达技巧3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4)-诗歌的表达技巧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用典)、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比 喻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修辞方法隐语(谐音)、双关春  思(唐·李

2、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写自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主人下马客在船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互 文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

3、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借 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 比[A、正衬]①乐景衬乐情

4、,哀景衬哀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衬 托[B、反衬]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绝  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1、白描《田家

5、》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方法。描写方法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雨的连绵。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正面着意描写。2、渲染3、动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

6、,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4、细节描写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

7、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6、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

8、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7、联想和想象全诗别出心裁,言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